第一百二十六章 就是这个味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咱们的劳模回来喽!”

    “还有咱们的万元户也回来喽!”

    夹皮沟的村民,簇拥在生产队的院子里,争相传看着刘青山和刘金凤的大奖状。

    大伙脸上喜滋滋的,就跟自己得奖一样高兴。

    老支书脸上的皱纹都带着笑:“好啊,真好!金凤,青山这俩孩子,为咱们屯儿争光喽。”

    刘青山把吉普车停好,然后乐呵呵地走出来,正好看到张杆子捧着镜框,一个劲咂嘴呢,就凑上去说道:

    “杆子叔,等你啥时候也得了奖状,俺给你照相!”

    “别逗了,俺要是能成劳模,那老母猪都能上树。”

    张杆子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也不介意拿自己开涮,反正都涮习惯了。

    “那可不一定,这几个月,杆子叔你的表现,绝对能当劳模,县里和公社不评你,到时候咱们合作社里评你。”

    刘青山也认识到鼓励的重要性,他准备跟支书和队长商量商量,合作社内部也搞个评选。

    都说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张杆子这几个月的表现有目共睹,所以大伙也都纷纷点头。

    “真的?俺真能当劳模?”

    这下可把张杆子激动坏了,刘青山连忙过去把镜框抢过来:别一激动给俺扔喽。

    跟大伙说笑一阵,刘青山就跟着大姐二姐回家。

    一晃出来快半个月,看到家里矮趴趴的小草房,竟然觉得格外亲切。

    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话是糙了点,但确实是这个理儿。

    大黄狗欢快地跑出来迎接,围着刘青山又蹦又跳。

    甚至,刘青山还看到,柴火栏子那边,还有个小黄毛,也探头探脑地,向他这边张望着。

    进到屋里,老四老五正趴在炕桌上写寒假作业呢,她们小学早就放假了。

    “哥!”

    “二姐!”

    两个小丫头站在炕沿上,张开小胳膊,小脚一个劲跺着。

    刘青山连忙把镜框放到炕上,挨个抱抱她们,脸上还被亲了两下。

    然后两个小丫头就发现了镜框:

    “哇,好大的奖状!”

    小老四还从柜盖上又拿来两个小奖状,只有巴掌大小,这是她和山杏得的。

    两个小家伙期末考试都得了双百,所以也都得了小奖状。

    “山杏,咱们的奖状好小。”

    老四有点小伤心。

    刘青山摸摸她的道:“大姐夫的奖状,就在书里呢。”

    高文学的第二篇小说《山杏儿》,也顺利在收获上发表,这标志着他,已经迈进知名作家的行列。

    唯一欠缺的,就是一部能扛鼎的长篇小说,就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这方面,高文学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他决定以夹皮沟为起点,以青山公社和碧水县为背景,构架起一篇大部头,全面反映改革开放给城乡带来的巨变。

    高文学逮住刘青山,就开始讨论构思,说是等过了年,要去县里的工厂去走走,最好能跟着工人一起干两个月。

    “没问题,像酒厂和亚麻厂这些地方,咱们都有熟人。”

    刘青山也表示支持,这时候的作家,创作都非常严谨,多一些生活阅历,肯定有好处。

    两个人正聊着呢,就看到山杏走来走去的,在两个人眼前晃悠好几次。

    “五凤儿,哥哥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有事就要跟家里人说出来,可不能憋在心里。”

    刘青山坐在炕沿上,把小家伙揽在膝下。

    嗯!

    山杏点点小脑瓜,然后仰着头,很是认真地望着高文学:

    “大姐夫,你说俺娘能不能看到你写的山杏儿呢?”

    高文学没有急着回答,他默(www.zhaishuyuan.cc)默(www.zhaishuyuan.cc)地卷了一根叶子烟。

    这个他都抽习惯了,虽然以现在的条件,完全可以抽烟卷,但他还是喜欢这个。

    吞吐两口烟雾之后,高文学很是严肃地点点头:“五凤儿,你娘肯定能看到的。”

    刘青山也在一旁保证:“老五啊,你娘看了肯定很高兴,因为山杏长大了。”

    小老五的脸蛋上,呈现出两个大酒窝,美了一阵,又说出心底的疑问:“那快要过年啦,俺娘能回来吧?”

    这个问题,就更难回答了。

    刘青山只能摸摸她的西瓜头:“你娘肯定是会回来的,也许是一两年,也许是三五年。”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

    山杏的大眼睛,隐隐又要蒙上一层水雾。

    “因为你娘要做出一番事业,然后才会风风光光地回来!”

    这是刘青山预想中,最理想的情况,所以他就把这个说出来。

    还有最差的情况没说:或许在尘世中,多出一个衣衫褴褛,疯疯癫癫的妇女,从一个地方流浪到另一个地方,嘴里还会嘿嘿地念叨几声‘山杏儿’……

    “嗯,那我一定努力学习,等俺娘回来!”

    山杏使劲点点小脑瓜,屋子里的人,也都跟着一起点头。

    就在这时候,屋门被推开,刘士奎老两口,乐呵呵地走进来。

    抬头就看到北墙上的挂着的一溜镜框,两位老人眼中的笑意更盛。

    他们走到一张张奖状下面,仔仔细细地瞧着,就像在打量最精美的艺术品,连右下角盖着的公章,也不放过。

    “好啊,好啊!”

    爷爷嘴里轻声念叨着,当老人的,不就盼着儿女能有出息吗?

    奶奶则撩起衣襟,轻轻擦拭眼角:“要是子君还在,那就更好喽……”

    母亲林芝听了,也不觉眼眶发红:是啊,要是丈夫还活着,那该多好!

    刘士奎背着手,在屋地慢慢踱着:“咱们老刘家的这一代,个个都是好样的。”

    他的目光,从孩子们脸上逐一扫过,看一个,就满意地点点头,从刘金凤开始,到山杏结束,一个都没落下。

    最后,老爷子的目光又落到刘青山身上:“你们要记住,这只是开始,未来要争取更多更大的荣誉!”

    “是,爷爷!”

    刘青山挺起胸脯,响亮地回答,像一名英勇的战士。

    “爷爷,我们都记住啦!”

    其他人也异口同声,就连高文学也包括在内。

    刘士奎不由得老怀大慰:“哈哈,好好好,一家人都全了,三凤儿,今晚上多整几个菜,我跟你王爷爷好好喝两盅。”

    王教授老两口回到夹皮沟,也就在刘士奎家落脚,就属他家清净。

    而且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杨红缨也不用有什么避讳的。

    刘青山当然是领命而去,先去大棚转了一圈,看看二茬芹菜和韭菜的长势,再过几的是食物的香味儿,还是回到夹皮沟,感受到的那股浓浓的人情味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