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冬捕(三百月票加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刘青山一大家子,全去参加大张罗家的酒席。

    这个倒不是他们一家没有矜持,搞全家抬那一套。

    主要是差不多都随礼了:爷爷刘士奎一份,林芝一份,高文学和刘金凤一份,最后还有杨红缨一份。

    所以白吃白喝的,也没剩下几个,就都去了。

    到第二是外国的谈判团马上就要来了。

    刘青山正好说了说赶集的事,大伙心里有点没底,原因很简单:都没做过买卖,不知道卖啥,也不知道咋卖。

    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到集市上,估计没几个能张开嘴的。

    不要以为,那一声吆喝是那么容易喊出来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只有车老板子长个买卖脑瓜,举双手同意,正好顺便还能叫自个闺女多摸摸方向盘。

    至于卖啥货,刘青山提出了一个大的方向:只要是过年时候能用到的年货,统统都行。

    他实在是太清楚了,这两年,只要手上有东西,绝对不愁卖。

    原因很简单,包产到户头几年,农民手里多少有了点余钱,谁不想过个好年?

    而采购大多数年货的渠道,就是供销社这一个途径,更多的人,还没有商品经济的意识。

    大家情况都跟夹皮沟的村民差不多:不会做买卖,也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这样的结果就是需求远远大于供应,所以只要把年货运回来,躺着都能赚钱。

    这里边的关键因素,就是他们有一辆大解放。

    可以跑长途运输,去城市进货,就凭这一项,就是绝大部分人所不具备的。

    一说起年货,大伙也都来劲了,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什么吃的喝的,穿的戴的,写对联的大红纸,扎灯笼的五彩纸,甚至连糊墙的报纸和张贴的年画,都给想到了。

    刘青山拿着纸笔,很快就写满了一张,罗列出数十种商品。

    这些东西当然不能全部采购,现在连一个进货渠道都没有呢,只能是有啥货抓啥货了。

    商量了半宿,这才把前往春城的采购人员确定下来:张连娣自然要开大解放,老板叔和大张罗,这两个能人负责跟车。

    刘青山胆子也大了,要开着吉普车去春城,车上拉着张队长和二彪子。

    这两位,主要是负责在春城联系货源。

    等刘青山那头忙完之后,还可以进行协助。

    这年头,跑运输也不是那么安全的,路上劫车的事也时有发生,为了以防万一,还请哑巴爷爷下山,专门负责押车。

    至于山上,临时派两个人,顶替一下护林员的工作。

    一般过年赶集,怎么也得过了腊八之后,才算是旺集,大致是从腊八到腊月二十八,二十:“水库那边正要进行大规模冬捕,昨的是这家的男人,因为身体原因,比如腿残疾了啥的,支撑不起这个家。

    而媳妇仁义,又不肯撇下丈夫改嫁,咋办呢?

    就会找一个娶不起媳妇的光棍汗,负责干活,三个人在一起搭伙过日子,这个后加入的,就叫拉帮套。

    今,就算是小鬼儿这时候出来晃悠,也得冻得呲牙咧嘴直咝哈。

    好在马车上坐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捂得贼拉严实,从头武装到脚。

    头上大狗皮帽子,脚下大靰鞡头,身上不是穿着棉大衣就是裹着羊皮袄,还真没一个呲牙的。

    走了四五里地,马车就已经进入水库位置,地面上是半尺厚的积雪,下面才是将近一米厚的冰层。

    走着走着,太阳出来了,阳光洒在雪原上,亮晶晶的,就像是闪烁的宝石。

    这种时候可不能长时间盯着雪地瞧,那样眼睛很快就会得“雪盲”。

    因为雪地反射的紫外线非常强烈,盯着雪地看,就相当于盯着太阳看差不多。

    “这里,在这里!”

    远处有一伙人,挥舞着手臂,喊声远远地传送过来。

    走到近处,都是水库的职工,有十多个人,一个个也都捂得严严实实。

    “辛苦大伙啦!”

    一个戴着狗皮帽子的老汉,率先迎上来,他就是水库这边的于主任。

    于主任五十多岁,花白胡子上面全是霜,都快变成全白的了,

    熟识的人,一般都叫他于把头,祖上好几辈子,都是水上讨生活的。

    他们这边,把某一行业里的领军人物,常常称作“把头”。

    比如把捕鱼的高手叫“鱼把头”,采参的能人叫“参把头”等等。

    夹皮沟这边,今白了,这还是个非常吃经验的行当,外行根本就不行。

    大伙在冰面上前行,于把头跟身边的张队长说:“老张,你们这人来的有点多,说好的雇十个人,每人一:“那到时候扛两条鱼回去,大伙分分。”

    刘青山正好趁机插了一嘴:“于主任,两条鱼可不成,我们要两万斤。”

    “听说你们夹皮沟卖蔬菜赚了不少,是有钱啦,张口就两万斤,你们吃得了吗?”

    于把头嘴里打着哈哈,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呢。

    张队长就把情况说了一下,结果于把头连连摆手:“不成不成,水产公司给俺们下了十五万斤的捕捞量,还不一定能完成呢。”

    刘青山又忍不住插话:“于主任,你刚才说,水产公司那边是鲤鱼三毛五分钱一斤,胖头鱼和草鱼还要便宜一些,那俺们每斤多给一毛钱,你看咋样?”

    这时候的鱼可一点不便宜,比猪肉也就稍微差一点,夏服的主儿。

    话题暂时到此为止,大伙继续行进,渐渐来到大湖的中间位置,这里已经人工清理冰面上的积雪,露出好大一片镜面一般的湖面。

    “一会儿就在这儿下网。”

    于把头比划了一下,清理积雪之后的冰面,阳光能照射到水里,这样的地方,含氧量就比别的地方丰富,更容易聚集鱼群。

    说话间,马车就把工具运来,大伙纷纷抄起凿冰用的冰镩子,就准备凿冰洞。

    这时候,忽然有人说话了:“这里下网的话,估计打不上多少鱼来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