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最重要的时刻(第一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西部战区眼下最紧急且重要的有两件事。

    一、敦煌城的解围。

    二、后勤体系的快速完善。

    敦煌的解围,曹文诏已经亲自领兵赶往。

    随着张掖、敦煌等重镇的扩大,对完整、高效的后勤越来越急迫。

    粮食、军备、医药供应不上,就算前线组织再多再勇猛的将士,也是没有用的。

    不但没有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张凡将西部战区的后勤搭建全线下放给西部战区总督府,也是在这种危急时刻最有效的一种解决办法了。

    按照以前常规化的军区配置,军区里配置有如下:

    一、正规军队。

    包括骑兵、火枪手、步兵。

    二、后勤部。

    包括工兵、军需、医疗。

    三、军政部。

    包括战区总督府(总督)、总指挥部(都督)、参谋部。

    四、军督府。

    宪兵司、文宣司。

    五、预备役。

    这五大分类组成了一个军区。

    统一归属军委会管理。

    其中军政部是归属北京军政院直辖,例如洪承畴、孙传庭、袁崇焕、卢象升、曹文诏、祖大寿等人的编制都在军政院。

    军督府则归属于监察院直辖,负责军队的军纪、军队的教育。

    而总督府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总指挥部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

    这是一套完整的军政体系。

    其中后勤部是归总督府直辖。

    但特殊时期,后勤部的工兵又归总指挥部直辖,例如要攻城拔寨,就少不了工兵的协助。

    如果将这套体系拆解清楚了,你就会发现,现在整个西部战区的交通,都划归到了总督府直辖的后勤部军工司,由工兵来完成。

    军队的组织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样做也是为了高效往前推进。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这是洪承畴并不愿意的。

    为什么?

    一是事情变多了。

    二是战区预算暴涨。

    居高不下的军费,在朝堂上永远是最刺眼的,监察院的官员就专门盯着军政院的军费,一帮比毕老爷还能算账的家伙没事就跑到皇帝那里扯犊子说军费超额了。

    但现在确实没有办法了,西部军区都直接升为西部战区了。

    而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只能军队接下这个烂摊子了。

    接下来洪承畴要对后勤做一些调整。

    后勤的军工司现在只有两万工兵,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据说辽东的军工司有10万工兵,皇帝又调了30万中央预备役跋山涉水,实际上就是工兵。

    他们在辽东、辽北大地上伐木、搭建房屋、修路、建造各种厂、挖山、开凿水渠。

    言简意赅:他们在辽东和辽北改崇祯十一年才是最困难的一年,并非新政受阻,而是新政产生的效果,在向外延伸的时候,受到了巨大的阻力。

    例如对辽北蛮夷的打击,对漠北的征战,以及在西北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些全部发生在了崇祯十一年。

    以往,它们其中一件事发生,都会对朝堂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今年,它们全部同时发生了。

    这就对新政下的行政、军政以及财政形成了巨大的考验。

    只要有一处战败,朝堂上那些蛰伏起来的政客们就会跳出来,趁机大肆宣扬军事内卷理念,要求皇帝暂缓对周边的军事扩张。

    为什么?

    因为一处战败,意味着投入到这一处的财力几乎打了水漂。

    例如眼下十万吐鲁番大军围攻敦煌,敦煌如果失守,曹文诏战败,意味着明军向西取西域的战略被腰斩,大规模运输棉花到内地的战略目标也就失败了。

    没有任何经济收益,反倒战死了无数人,投下去的钱也都没有收回来,必然会引起大规模反对的声音。

    那时候不仅仅是官员们反对了,甚至可能老百姓都会反对打仗。

    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逆天而行。

    上一个打败仗还持续要打的逆天而行的皇帝叫杨广。

    杨广雄才大略……个屁。

    做事不知轻重缓急,不懂权衡全局,你管那叫雄才大略?

    另外,杨广绝对不是得罪了世家这么简单,杨广是把天下所有人得罪光了,老百姓百万百万的死。

    有的人站在水里身体烂掉长蛆,人命如草芥一样死掉。

    杨广不嗝屁没天理了。

    而张凡呢?

    呵呵,你看他新政效果贼牛逼,实际上这一年,四方开战,也是在刀尖上跳舞了。

    稍有不慎,还真有一局输而满盘蹦的可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