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工商局和商社(第一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件事影响极大,甚至坊间有传闻,朝廷很可能会废掉刚刚颁布的银钞购物令。

    接下来两银行出现的那一刻,就面临了无数的敌人。

    它在弱小中慢慢成长了一年,终于长出了形状,有了成效,自然就刺痛了许多人。

    那些人欲除之而后快。

    这个节骨眼上,李启贤这件事,如果不严厉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两某个官员的儿子想出去浪、喝喝酒,结果前脚刚踏出门,后脚就被拖回去,一顿毒打,打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了。

    亲爹还苦口婆心道:孩子,爹都是为了咱们全家好啊!

    几了,北京制造局的民工一律不准用服役的形式来拉人。

    什么叫服役?

    古代是有徭役的,徭役就是老百姓免费给官府或者朝廷干活。

    例如知县衙门的门坏了,就找人来修,修是不准收钱的,并且是义务。

    例如知县大老爷要出一趟门,需要有人来抬轿子,抬轿子的人就是差役,这个差役其实是普通老百姓,是有义务来抬轿子的,没有工资。

    再例如朝廷要修水渠,要挖掘大运河,都是征集民夫,民夫有义务履行徭役。

    所以说,在古代,一旦大兴土木,必然会引起劳民伤财,大家没时间种地了,都来给贵族老爷们干免费劳动力了。

    杨广虽然也得罪了门阀,但死的根本原因还是步子跨太大,搞得底层老百姓也没有活路了。

    崇祯现在要搞那么多事,又是修路,又是挖水渠,又是建水泥厂。

    若是按照古代的搞法,征集民夫,施行徭役,自然是省钱,不必给工钱,但这不是长久之道。

    长久之道就是算好成本,给工钱。

    崇祯都给北京制造厂订好规矩了,所有的工人,每个月一两银子,不准不给。

    这不是徭役,这是找来干活开工钱的。

    最近徐光启就在筹划这些事。

    过了两了,古代是施行徭役的,老百姓有义务做免费劳动力。

    但现在这个在工商局注册后参见招标成功的,却不是免费劳动力,而是有工钱可以拿的。

    这对于大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知冲击。

    古代游手好闲的人其实挺多的,尤其是北京,一百多万人口的大都城,产业链都很单一,许多人都没有工作。

    史料中也不少关于北京城到处是乞丐的记载,别不信,明末的民生本身已经很糟糕。

    许多人没有饭吃就干什么呢?

    进宫当太监,明末的背景很流行这一套。

    了,大家以前做生意就是把东西低价拿到手,高价卖出去,赚差价,可从来没有接过朝廷的生意。

    这种由民间商人招募民夫,来为朝廷干活的,从来没有过。

    大家当然也懒得去做这些。

    皇帝这么搞,朝廷的大臣们也觉得不切实际。

    可崇祯不觉得啊,这种外包商的模式,是一种很好的模式,通过依附国企,来发展出许多小商社,从而确立出商社这种新模式,为以后的商业社会打基础。

    商社就和后世的公司一样。

    针对这个现象,崇祯倒是也想到了办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