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捞过界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好!

    刘青山连忙扎稳马步,然后砰的一下,还是被大熊给撞得倒退几步。

    这家伙啊,不知道自己现在都快长大了,一般人可禁不住你这么撞。

    刘青山揉揉胸膛,赶紧从兜里掏出来一把糖,他可不想再被撞几下,非散架不可。

    大熊一边撕着糖纸,还一边哼哼唧唧着,估计是埋怨呢:师兄你咋这么多话,但是比师叔靠谱多了。

    进到木刻楞,刘青山就又拿了一副碗筷,陪着师父再吃点。

    一边吃,一边讲着进京的经历,尤其是重点讲了老帽儿师叔的情况。

    哑巴爷爷也不时比划两下,跟徒弟交流,说起来,他跟这个师弟,也二十多年没见面喽。

    这么多年了,也没混个媳妇儿,哎,他们这对儿师兄弟,惨了点。

    当晚,刘青山就在木刻楞,跟师父聊了很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

    第二,不过刘青山也有法子,大手一挥:“我知道那边有一大片灯笼果,咱们采果子吃去!”

    娃子们进山采蘑菇,最大的福利就是顺便采摘各种山果,于是立马丢下木棍,一窝蜂跟着刘青山而去。

    他们这边的林子,因为无霜期比较短,所以只能出产各种浆果,像沙果什么的,就算是大的了。

    灯笼果也是一种小灌木,模样跟园子里的菇娘有点类似,只不过外边不带皮儿的。

    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一串串挂在枝条上,因为果皮表面有一道道浅色的条纹,分成一瓣儿一瓣儿的,所以看上去非常像过年时挂的灯笼。

    等到彻底成熟,就变成紫红色了,更像小灯笼。

    刘青山发现的这片灯笼果,还真不小,娃子们都各自寻找目标,开始采果子。

    有往挎兜里装,也有摘下帽子,往帽兜里装的。

    现在的灯笼果已经开始泛红,但也有绿的。

    小娃子们都知道,这绿的那才叫酸呢,想起来都叫人嘴里冒酸水的那种,而红的,就比较甜了。

    偏偏有怀孕的妇女,还最喜欢绿色的灯笼果呢。

    “哥,这些回去给咱娘和爷爷奶奶吃。”小老四拍拍鼓鼓的衣兜,旁边是山杏也是一样。

    “行!”刘青山点点头,也不好打消她们的积极性,爷爷奶奶那牙口,还真吃不了这个,非倒牙不可。

    短暂的午休之后,大伙就全都背上大背篓,小娃子们则挎着小篮子,再次去林子里捡蘑菇。

    没错,当地人管采蘑菇,都叫捡蘑菇,主要是蘑菇太多,弯腰捡就成。

    这月份,最多的是榛蘑和各种松蘑,另外就是榆树上特产的榆黄蘑,以及树鸡子之类。

    品种相当丰富,常见的就有几十种,还有许多是叫不出名字来的,不知道有毒没毒。

    就算老跑山的,也不敢说,自己能把山里的蘑菇认全喽。

    上午正好采完一片次生林,下午又往前面一片没采过的林子里钻。

    他们是从林子北面进去的,走到林子边上,几个走路不留心的小娃娃,接二连三地滑倒在地。

    “慢点,小心点!”

    领队的大张罗吼了一嗓子。

    狗剩子从地上爬起来:“张罗叔,不怪俺们,这林子边有地皮菜,太滑了!”

    说话间,大张罗也脚底下一个趔趄,摔了个大腚蹲,惹得娃子们一阵哄笑。

    可不是吗,这里背阴,贴着地皮儿,长着一层黑褐色的东西,模样有点跟木耳相似,不过是长在地上的。

    刘青山瞧得眼睛一亮,这个不是地耳吗?

    当地人管这个叫地皮菜,虽然也能吃,因为不好采摘,所以很少有人采这个。

    有那功夫,在林子里找点黑木耳好不好。

    但是刘青山知道,这个地耳,营养价值比木耳还好。

    而且还是环境的重要指示剂,到了后来,他们这边的山上,就不再生长这东西了。

    有一点点污染的地方,都不可能生长地耳的。

    别看模样跟木耳类似,其实这两类东西,却八竿子巴拉不着,分属不同的种类。

    地耳的学名叫普通念珠藻,属于蓝藻,还有更高级的,比如拟球状念珠藻,就是老百姓传说中的“葛仙米”,那价格,能吓死个人咧。

    看到那些小娃子们,在那一层地耳上边,打出溜滑玩儿,把一片片地耳踩得乱七八糟,他连忙阻止道:

    “嗨嗨,别糟蹋了好东西,这玩意也能采着卖钱呢。”

    一听说能换钱,小娃子们立刻都停下来,车老板子凑上来:“青山,收购目录上,好像没这玩意?”

    小鬼子那边确实没把这个写进收购的目录上,不过刘青山知道,米国和欧罗巴那边的人,却最认这个。

    主要一点,就是因为地耳这东西,在有污染的地方,绝对不会生长,属于纯了,那肯定没错,采回去送到野菜厂,清理干净,直接烘干就可以。

    就是采摘起来实在太费劲,蹲在那一会儿腿就麻了,而且黏糊糊的直沾手,十分考验人的耐性,不像采蘑菇啥的,一会儿就一篮子。

    刘青山也没法子,其实采地皮菜这活儿,老头老太太干最合适,搬个小板凳往那一坐,采完身边的,再往前慢慢挪。

    剩下的人,都进了林子,还是十人一组,开始分门别类地捡蘑菇。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箩筐……”

    小老四带头唱起来,很快,娃子们的歌声就连成一片,倒也热闹,省得喊山了,

    最高兴的就是这些小娃子了,一边干活,还能享用林子里的各种野果子,一个个都吃得小嘴巴变成紫色或者黑色。

    这个季节,最好吃的就是山都柿,也就是野生的蓝莓,果味非常浓郁,不仅小孩愿意吃,大人碰到,也会摘几个粒儿,扔进嘴里。

    刘青山捡了一会红松伞之后,就开始在林子里转悠一圈,同样巡视的还有哑巴爷爷。

    “二牤子,别乱跑,你还想被老虎(www.fuguodu.pro)叼走咋滴?”

    刘青山嘴里吆喝着,惹得娃子们一阵哄笑。

    二牤子嘴里还笑嘻嘻的:“青山哥,俺现在不怕,要是再被老虎(www.fuguodu.pro)叼走,肯定还能抓特务!”

    “我看你像特务,哪来那么多特务。”

    刘青山笑骂两句,然后就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吵嚷声,二牤子精神(www.shubao.info)一振:“肯定是发现特务啦,冲啊!”

    这山林怎么还来了外人?

    刘青山也有点纳闷,这边已经算是深山了,一般人不敢深入到这里,顶多就是在林子边上转转。

    等他循着叫骂声找过去,结果发现,张大帅他们,正跟一伙人对峙。

    瞧着对方的打扮和装束,应该也是采山的。

    刘青山明白了:这边的林子是分配给夹皮沟采收山货的,对方这是捞过界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