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玉猪龙(三更求月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等刘青山离开农大的时候,好了的,晚饭就在这吃。

    在楼下停了车,两个人就抱着礼物上楼。

    “你个小山子,又拿这么多东西,我们老两口能吃得了吗?”

    王奶奶瞧他们抱着纸箱子,嘴里就开始埋怨。

    刘青山放下东西:“奶奶,没拿啥,就是俺大姐给捎来的鸡蛋,还有老四老五挖的一些野菜,非得叫俺带来。”

    “这几个孩子,都有心了。”

    王奶奶打开箱子,看到里面的婆婆丁小根蒜,还有山胡萝卜缨等野菜,脸上也乐开花。

    在城里,还真不容易吃到这口儿。

    饭菜都已经做好了,刘青山和李铁也不客气,洗手吃饭。

    王教授还开了一瓶西凤酒,结果李铁不喝,刘青山也陪着王奶奶和汽水,只有他一个人自斟自饮。

    对于刘青山和校领导商量的事,王教授一嘴都没问,而是给了他两个地址。

    一个是聚乙烯厂的,一个是钢管厂的,都是准备生产大棚设备的工厂,王教授早就帮着联系好了的。

    等吃饱喝足之后,刘青山这才跟王教授商量起正事:

    “王爷爷,这次你带队回夹皮沟,准备带多少学生,还有设备之类的,也不少吧,要不要我往回打个电话,把货车叫来?”

    王教授摆摆手:“学校都有安排,不用你管,你回去之后,准备一间空房子,能住五六个人就成。”

    “有没有女同学?”

    刘青山又细心地问了一句。

    “带去的都是秃小子,农学院这边,女生本来就少。”

    王教授摆摆手,继续说道:“生产菌种的实验室,就用生产队的空房子就行,你们把大棚和木耳段准备好就成,我们大概一周之后就会过去。”

    其它细节就不用说了,王教授知道,在这方面,小山子都门儿清,许多理念,其实还是刘青山提出来的呢。

    这晚,两个人就在王教授家里住了一宿,第二是不思进取,实际上就是混吃等死。

    要不是农大帮着他们联系生产线以及销路,估计早晚得饿死。

    双方商谈完需要覆盖大棚的塑料的规格之后,刘青山又提点了一句:

    “郭厂长,你们塑料厂,能不能生产地膜,在俺们农村,这两年大伙种地,都喜欢覆膜的。”

    那位郭厂长已经五十多岁,临近退休,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进取心,摇头道:

    “一套地膜生产线几十万,上面不批呀,我们能有什么法子?”

    对于这种思想僵化的企业,刘青山也很无语,实际上,只要领导者稍稍有些胆气,塑料厂起死回生一点问题都没有。

    要知道,随着地膜技术的普遍(www.fanwai.org)开展和应用,最少也有十年到二十年的黄金期。

    最鼎盛的时候,在他们这边,自家小园子里种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都会在上面覆盖一层地膜。

    当然,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废弃的地膜的回收,成了大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地膜技术的优势。

    刘青山觉得,许多事情,关键还在政府的宣传和引导,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对于农民这个群体来说,受限于学识和见识,离不开上面正确的指导。

    就像在刘青山的记忆中,后来除草剂之类的大肆使用,不少农民用完之后,药瓶直接就往地头儿的水沟子里一扔。

    导致里面残留的农药,被雨水冲到别处,造成污染。

    甚至严重的,农田周围的防风林,夏,你这个什么塑料大棚的骨架,根本就是可有可无,要不是看在农大的面子上,估计都懒得搭理你。

    可以说,塑料厂和钢管厂,就是眼下最有代表性的两种企业。

    他们的结局很可能是一样的,最后被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冲得七零八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不仅仅说的是人,对于一家企业,同样适用。

    找到王教授给他们联系的一位副厂长,商谈一番之后,那位也姓王的副厂长表示:

    他们工厂的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下半年。

    刘青山估摸一下,要是等他们生产出来,估计都得入冬了,那还玩儿个蛋啊。

    于是他从兜里掏出几页纸:“王厂长,这是我设计的大棚骨架,还有一些小组件的构图,组装方便,结实耐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出乎意料的是,人家看都不看,直接摆手道:“小同志,我们厂有自己的技术员,需要的时候,可以自行设计。”

    得,这是看不上眼呀,刘青山有一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

    不过他还想争取一下:“王厂长,那我们的钢管……”

    那位王厂长又是使劲摆摆手:“下半年再安排吧,我还有个会。”

    就这样,刘青山领了李铁,灰溜溜地离开钢管厂。

    “我想揍人!”

    一贯沉默(www.zhaishuyuan.cc)寡言的李铁,攥着拳头,老实人都被气急了。

    刘青山还得反过来安慰他:“其实没必要生气,他们这样的厂子和这样的人,迟早要被淘汰。”

    看看时间还早,刚下午两点半,刘青山决定去刚子那边瞧瞧,来了快两俺就不客气了,劳驾您抬抬屁股,下面箱子里的东西,叫俺选一件。”

    “哈哈,小刘啊,你上次看中唐伯虎(www.fuguodu.pro)的那幅画,还要不要,我一直给你留着呢。”

    摊主嘴里打着哈哈,他这点家底儿,都在箱子里呢。

    刘青山拍拍衣兜:“鲁大叔,我倒是想买,兜里没钱。”

    摊主大叔只是笑:“那我继续给你留着,我都听侯三说了,小刘同志你那个可是大买卖,随便拿个零头儿出来,就能把我这破摊子全买去。”

    俩人闲聊一阵,刘青山这才从脖子上解下一件东西:“鲁大叔,帮忙掌掌眼。”

    “玉器呀,这个我可不大在行。”

    鲁大叔嘴里客气着,戴上老花镜,然后才接过玉器,只瞄了一眼,镜片后面的眼睛就瞪得老大。

    “你这个是玉猪龙啊!”

    刘青山脑子里面也是灵光一闪,终于捕捉到记忆中的一些碎片:玉猪龙,红山文化!

    “没错,肯定是玉猪龙,这肥头大耳的,还有这个造型,错不了的。”

    鲁大叔嘴里十分肯定,因为红山文化,也是最近这几年才大规模发掘的,所以市面上基本没有什么仿制品。

    摊主大叔的目光越来越炽热:“小刘,你这个可是宝贝啊,起码五千年前的东西,要不,用唐伯虎(www.fuguodu.pro)的那副画交换咋样?”

    刘青山的心中也无比震撼:原来是红山玉,或许现在还不算值钱,但是等到真正价值被发现之后,那每一块远古红山玉,随随便便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这样的玉石,哑巴爷爷差不多送了他家十块!

    片刻的失神(www.shubao.info)之后,刘青山朝着摊主摇了摇头:“大叔,这是俺师父送给我的,要是换了,师父非得把俺屁股打开花不可。”

    这样啊,那就太遗憾了。

    鲁大叔摇摇头,知道这件宝贝与自己无缘,便恋恋不舍地还给刘青山,嘴里还叮嘱着:

    “小刘啊,这东西可一定要留好喽,升值空间应该很大的。”

    刘青山重新把玉猪龙挂到自己脖子上:“鲁大叔,谢谢啦,您可帮了我的大忙。”

    他现在终于明白,那位日商藤田正一,为什么想要这些玉器了,甚至还摆出那么难看的吃相,想要哄骗小孩子的东西。

    因为红山文化被发现的时候,正是满洲国时期,东北这边,岛国的势力最为强大。

    当时甚至还由他们本国的知名学者,专门成立一个满蒙考察团。

    试图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发掘出新的文明,以此跟中原文化区分开,为他们永久霸占这片土地,寻找理论依据。

    结果还真发掘出了红山文化的一些遗迹,可惜,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注定不会成功。

    因为在红山文化发掘出来的器物,许多都有着龙的造型。

    龙啊,那就是华夏的象征!

    这也证明了红山文化和中原文明一脉相承,遥相呼应,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这个满蒙考察团最后只能以尴尬收场,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也正因为有着这段渊源,所以岛国那边,对红山文化极为痴迷(www.xinbanzhu.com),涉及到红山文化的文物,价值也极高。

    想明白其中的原委之后,刘青山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或许,可以讨还一些利息也说不定。

    在盘算一番之后,刘青山的嘴角浮现一丝坏笑,望望摊子上那几块足以乱真的、带着斑驳沁色的古玉问道:

    “鲁大叔,想不想做一笔大生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