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蒸豆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刘青山拉着一个小爬犁,出溜出溜的,出了夹皮沟。

    这种小爬犁,其实叫小爬遛更合适,上面横竖交错地摞着四个面口袋,里面装的就是已经淘洗好的大黄米和小米子。

    蒸豆包最好是用大黄米,吃起来口感好,更劲道。

    同时里面还要掺杂一些苞米茬子或者小米子,要是都用大黄米的话,就太黏了,蒸出来不成形。

    当然,这个比例也不固定,喜欢吃黏一点的,就少兑一些。

    掺加的粮食也有讲究,兑小米子,口感更好,更加细腻;兑苞米茬子,色泽更加金黄好看些。

    高文学也跟在小爬遛的后边,他身上穿着一件半新不旧(www.fqxs.net)的绿大衣,头上扣着狗皮帽子,看起来是个标准的农村汉子。

    可是谁又知道,他这是准备出远门,要去沪市这样的大都市,受邀参加作家研讨会呢?

    研讨会的时间是十二月中旬,所以高文学也该出发了。

    “大姐夫,你这一身还是应该换换的,不说穿得西装革履,怎么也得弄一身毛料制服啊。”

    刘青山回头瞧瞧,总觉得大姐夫穿得有点土气,这以貌取人可不管你啥时代。

    高文学用手往上推了下近视镜,看到前面是个小坡,就弯腰帮着推爬犁,嘴里不紧不慢地回答:

    “三凤儿,俺本来就是个农民呀,就算以后成了作家,也是农民作家。”

    他脚上的棉鞋,重重地踏在雪地上,发出啪的一声。

    “这片土地,这就是俺的根。”

    这话还真没法反驳,刘青山也想通了,觉得农民作家这个标签其实也不错。

    而且大姐夫知道扎根乡土,明确创作的方向,只要努力坚持下去,未来的成就绝对不低。

    因为刘青山知道,无论是路遥还是莫言,他们走的都是这条道路,这是经过验证的,由此可见,大姐夫其实还是很有见识的。

    两个人边走边聊的时候,听到后面有人吆喝,只见二彪子也拉着一个小爬遛,嘴里喷着白气儿,呼哧呼哧地追上来。

    他的爬遛上边,坐着一个土篮子,里面装着一把铁锹,肩膀上还扛着个小片镐。

    这套装备,在冬季的农村很常见,几乎每个小男孩和半大小子,甚至一些上了年岁的老头儿,都经常用到。

    它的用途只有一个:捡粪。

    这两年,化肥才刚刚开始应用,所占的比重还非常小,家家户户,都还是以农家肥为主。

    所以家里的闲人,一到冬了,稿费都交给你这个掌柜的啦。”

    正好大客车来了,他连忙挤上去,就这么潇洒地走了。

    “姐夫,早去早回,一路顺风。”

    刘青山招招手,目送着大客车缓缓离去,心情很是不错:大姐夫这算是踏上新的征程。

    他则拎着一捆书信,嘴里哼哼着曲子,又溜达回米碾儿,就是这曲子有点不大应景,要是叫大姐夫听到,没准会训他:

    “送战友,踏征程,默(www.zhaishuyuan.cc)默(www.zhaishuyuan.cc)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等把黄米都粉完之后,再次跟二彪子汇合,小哥俩都满载而归。

    二彪子去粮库那边转了一圈,就捡了满满一大土篮子,那里有不少卖粮的牛车马车呢。

    他的挎兜里还哗啦呱啦的,刘青山一听,就知道肯定是捡的马掌钉,估计是给弟弟玩的。

    回到家,刘青山拿了个黑色的大陶盆,把黄米面发上了。

    和面是最累人的活儿,必须刘青山上阵,他攥着俩大拳头,在盆子里使劲怼。

    即便他这段时间身体素质提升不少,一波搓揉下来,也累得满头大汗。

    最后两个黑陶盆都快装满了,并排摆在炕头,上面用被子盖上,至少也得发上一宿。

    发面很关键,这一晚上,林芝起来查看好几次,要是发大劲儿了,面子会发酸,那蒸出来的豆包就很难吃。

    其他人也没闲着,大锅里早就烀上饭豆子,烀熟之后,用杵子捣碎,然后抟成一个个小圆豆馅。

    就连老四老五都跟着抟豆馅,还不时往嘴里塞一个。

    等到第二有一年刚开春,一户人家正蒸豆包呢,就听外面有人嘭嘭嘭敲门,从门缝一瞧,你猜怎么着?”

    “是谁来串门啊?”

    老四还要在山上住几天,这也是师父吩咐的。

    反正家里这段时间也没啥大事,顶多就是给大棚浇浇水,这个活儿也不累人。

    等到了木刻楞那边,先跟着师父练了一趟拳,然后才站桩。

    哑巴爷爷在屋里做饭,炖了点酸菜汤,上边热了一帘子豆包。

    等刘青山晨练完毕,进屋吃饭,正好热气腾腾的饭菜也出锅。

    爷俩在小饭桌前开吃,那只小熊也饿了,吭吭唧唧地在地上转磨磨,还不时扯着小嗓子嚎两声。

    刘青山用筷子撅了帘子上的豆包,准备夹给师父,结果没留神(www.shubao.info),手背挨到端帘子的铁丝上,烫得他一激灵,筷子一甩,两个豆包就飞到地上。

    小黑在地上踅摸着,正愁没有招呢,哎呦喂,天上掉下个粘豆包,嘴巴一张,豆包直接落进嘴里。

    它刚要嚼,结果豆包就粘到它上牙膛子,烫得它呜呜叫,在地上直打滚。

    刘青山也慌了手脚,赶紧跳到地上,掰开它的嘴巴子,把粘豆包抠出来。

    这昨天刚听完奶奶讲黑瞎子吃豆包的故事,今天就活生生地上演啦!

    挨了烫之后,小黑立刻就蔫吧了,等刘青山再给它豆包都不敢吃,还算是有点记性。

    吃过早饭,刘青山收拾完碗筷,哑巴爷爷就朝他比划几下,然后还把一双大靰鞡扔到他面前。

    “师父,这大雪封山的,咱们还要进林子?”

    刘青山有点纳闷,冬天进林子,可不是闹笑话的,搞不好性命都会扔里边。

    哑巴爷爷又比划起来:想要成为山林之王,就要熟悉不同季节的山林,熟悉这林子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

    原来师父是准备开实践课了!

    刘青山不由得精神(www.shubao.info)一振,兴冲冲地开始往脚上套大靰鞡。

    他哪里知道,艰苦的考验,从这一刻才正式开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