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十里八乡参观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解决了塑料布的连黏问题之后,大头家的大棚终于在下午完工。

    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过来瞧稀奇,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望过去,大棚整整齐齐,比住的茅草房还规整呢。

    张杆子抱着膀子,摇头晃脑道:“等俺家大棚扣完,俺就搬大棚里住去,冬了,不让他去当兵,好好在村里领着大伙种大棚。

    所有这些改变,都是三凤的功劳啊。

    没有三凤给他的那些书,他就和村民一样,俩眼一摸黑,啥也不懂。

    大头不善言辞,心里想的东西,嘴里也说不出来,他只是走到刘青山身边,攀住对方的肩膀:“嘿嘿,三凤儿,这大棚真好看。”

    刘青山瞥了一眼,就能知道大头心里想啥,毕竟在一起玩了十多年的小伙伴,再熟悉不过。

    于是他也勾着大头的脖子:“等里面长出绿油油的蔬菜,那更好看了。”

    两个小伙伴一起笑着点头,他们即将在这里播种希望。

    ……

    呱哒哒,一阵马蹄声传来,好几辆大马车一字排开,走进夹皮沟。

    “猪崽买回来啦!”

    不知道是哪个小娃子吆喝一声,人们就都被吸引过去。

    一个个装猪崽的花篓从车上卸下来,大伙熟练地将猪崽捆好,然后牵到一边去喂食。

    有了吃的,猪崽老实多了,也不再发出阵阵凄厉的嚎叫。

    这次又买回来三百多只小猪崽,加上昨短话,张杆子这货,就是嘴欠。

    张大帅抬头瞪了他一眼,晃晃手里的家伙:“俺是来瞧瞧,这些猪崽都劁了没,杆子啊,你要不要也来一刀?”

    在当下的农村,专门有一种手艺人,叫做劁猪匠。

    手中一把劁猪刀,走村串户,专门给猪崽做绝育手术。

    被劁完的猪,没了其他念想,整比自个家的房子还好呢。

    水泥的食槽子,定邦铁牢的,还有专门饮水的铁管子,前端是刘青山仿照后来养猪场的那种水嘴制作出来的,

    为了焊接这些水管子,可费了老大劲喽。

    人家农机站的电焊工不肯来,最后还是拐子爷爷出面,找到公社武装部说情,这才把工人和电焊机一起拉来。

    为了能够自动供水,还特地焊接了一个大水箱。

    可以说,这个养猪场,真是集全村之力,才算是搞起来。

    人力不算,光是花费的钞票,就叫大伙心疼不已。

    一万块钱的贷款,有一多半,都砸在这里面了。

    在村民的注目下,小猪崽被撒进一个个猪圈里,基本上,一窝的猪仔,尽量都安置在一个猪舍里面。

    对于这个新家,猪崽也都挺好奇,溜达一圈,很快就发现食槽里的干料。

    那还客气啥呀,开造吧。

    以前吃食,都是清汤寡水的,这冷不丁吃上干料,还真有点噎得慌。

    拱来拱去,很快就有小猪崽拱到水嘴上,滋的一下,冒出水来,仰着小脑瓜就吱吱喝起来。

    其它小猪崽也都有样学样,很快都学会了喝水这项技能:谁说猪笨啊?聪明着呢!

    大伙都瞧得眉飞色舞的,嘴里还议论纷纷。

    养猪这方面,家庭主妇最有发言权,专门负责喂猪的老板婶子就嚷嚷开了:“这猪养着省事,不用烀猪食,也不用越来劲:“俺这是千里扛猪槽子,就是为你们啊。”

    大伙自然是一阵笑骂,张杆子抵挡不过,只能老实干活。

    他一手拎着一个铁桶,另一只手拿着大板锹,把猪粪归拢到一堆,然后铲进铁桶里。

    铁桶满了,就拎到不远处的一个化粪池,进行发酵,以后都是上好的肥料,正好供应大棚那边用。

    铲完猪粪,这货又拿起水管子,开始冲洗猪舍,浑浊的脏水顺着铺设好的水泥沟流淌到外面的池子里。

    这一套活计干完,他就可以收工了,到了下午,再来一遍(www.fanwai.org)。

    夹皮沟这边的养猪场,算是红红火火开张了,而公社那边,同样是闹闹吵吵。

    一共六七个受灾严重的村子,支书队长都找到公社的孙书记,表示他们响应公社号召,发展养猪业,可关键是,现在抓不到猪崽啊!

    一开始,孙书记还叫他们去县里的集市购买,结果也空手而归。

    集市上最近的一批猪崽,都被夹皮沟给扫荡了啊。

    这些村支书也都急得不行,纷纷表示:要是没有猪崽,就把生芽子的麦子,全都送到孙书记他们家门口。

    你说这不是耍无赖嘛,气得孙洪涛书记直骂:“你们盯着俺有个屁用,俺能给你们下猪崽啊!”

    最后还是守林村的刘支书说:“孙书记,俺们听说,就上几歹说,孙书记被他们给缠得没法子,这才一起骑着自行车,一共十多个人,铃铃铃的,赶奔夹皮沟。

    行走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大伙的骨头都快被颠哒得散了架。

    前进村的吴队长是个黑瘦的汉子,屁股没肉,更怕颠,嘴里忍不住抱怨:“这夹皮沟的人也太懒了,也不知道把路修修。”

    “就是,就是,越懒越穷,越穷越懒,原来生产队那会儿就是,夹皮沟年年都拖咱们公社的后腿。”

    守林村的刘支书,跟着接过话茬。

    这话其实也没错,夹皮沟多是二洼地,不打粮,所以是最穷的一个大队了。

    批斗会开了头,就有点刹不住车,只有孙书记默(www.zhaishuyuan.cc)不作声,心里鄙视着这帮家伙:还拿老黄历看人呢,到那可别晃瞎你们的狗眼。

    各大队之间,相互攀比,这个也正常,平时他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的,只要是良性竞争就好,还能促进积极性呢。

    对于夹皮沟的一些动作,孙书记心里还是有点数的,这次之所以痛痛快快答应来这里一趟,也是存心要叫这些书记队长们长点记性。

    一路颠簸着,众人终于来到了夹皮沟的村口,几条大狗在道上汪汪叫着,也不上来扑咬,主要是给村民提个醒:有外人来了。

    众人纷纷下了自行车,然后一个个就都呆立在那:各家院子里那白茫茫的,是啥东西啊?

    很快就有村民通知了老支书和张队长他们,就连刘青山,都跟着一起迎出来。

    见面握手寒暄,守林村刘支书就急火火地问:“老张,你们那支的是啥玩意?”

    老支书轻描淡写地说着:“没啥,塑料大棚,准备冬话当然也不客气。

    刘青山则轻轻推了大头一把,大头便鼓足勇气,讲述了一下塑料大棚的特点和用处,把那些支书队长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老刘书记啊,你的思想落伍了,咱们在村里当带头人的,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才能领着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支书爷爷心里那叫一个爽,自从他当了夹皮沟的村支书之后,就一直被那位刘支书给压着,一压就是好几十年。

    今天,也该他扬眉吐气一回啦!

    ————————————

    新的一周开始了,还是需要大家的支持投票,尤其是追读很重要,能不能让刘青山也扬眉吐气一下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