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 理学护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轩在那位国子监助教带领下,来到明经堂的时候,发现者诺大的堂内,竟然汇聚着数千监生学子。他们不但将整个殿堂塞得满满当当,甚至连门外的台阶下都挤满了人,无不都是肃容端坐,凝神(www.shubao.info)倾听。

    堂中则有两位中年儒者,正与两位国子监司业在激烈争论,而位于上首处的权顶他们二人的官位,也是相当,都是六品。”

    就在这三人惑然不解的时候,龙睿正为李轩解释:“是学术争端,之前的书试中,有考过一个明法题,一寡妇想改嫁,遇家人阻挠,她便向官府呈书,说“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当嫁?”,题目问我等该当怎么判?”

    李轩愣了愣,然后就问:“你们是怎么写判词的?”

    “当然是嫁。”王静神(www.shubao.info)色淡然:“十三岁的年纪,就让人活守寡,是什么道理?又有如狼似虎(www.fuguodu.pro)的翁父与小叔,如不改嫁,只怕日后更有不忍闻之事发生。”

    “我的判词也是这么写的。”

    龙睿点了点头:“也被祭酒他们判了高分,可这几位南京城的大儒却看不下去。说虞子与虞子之师‘伊川先生’陈颐都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揪着这一点,与老师他们打擂台。”

    李轩心想我艹,心想才十三岁的年纪就逼人当寡妇,这群士大夫也未免太变态了。

    可他知道,这才是这个时代的常态,江含韵与薛云柔这些女孩能够凭家世,凭强横的术武修为掌握自身的命运。可世间绝大多数女子,都只能仰赖她们的丈夫与父兄。

    “还有后面的时文,这次的题目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王静继续道:“虞子曾说,义利之说,乃我儒者第一义。可堂中的德雅居士方明,还有敬园先生孔修,却不认同国子监的评判结果,说我二人之所以能在书试中名列前茅,是因我们老师私相授受。又说我们通篇都是歪理学说,就该当场黜落,以儆效尤。而非是将我们的文章列入前三,蛊惑人心。

    他二人一个是致仕的前吏部侍郎,一个是前翰林侍讲,是南直隶卓有声望的大儒,故而便是我老师,也不能不慎重以对。”

    龙睿则是冷笑不已:“这两位说虞子的教诲,是‘存到底这不也是利的一种?我二人又认为道:“昔日伊川先生有一侄女新寡,其父助其再嫁,还是伊川先生亲自为他堂兄写得行状,并曾大肆宣扬此事,称赞他堂兄的做法。

    虞子也赞曰‘取甥女以归嫁之’,又说‘女子要从一而终不必拘泥’,‘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可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句,实为断章取义之言。”

    “狡辩!”那名叫方明的大儒冷笑:“这可是虞子记录在《近思录》,《程氏遗书》中的言辞。你二人好大的胆子,竟敢歪曲虞子与伊川先生的经义?”

    另一位林姓司业则微微蹙眉:“你需联系前后文。伊川先生说的实为我等士大夫的气节操守,与女子何干?”

    “尔等依旧(www.fqxs.net)是胡搅蛮缠,”

    另一位大儒孔修面目森冷的说着:“虞子昔日为说服陈师中,勿要将其妹再嫁,在信中亲笔写道‘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

    童性司业当即冷笑着回应:“此为虞子的私欲,非为不足之处,也一并承袭不成?”

    李轩心想这位说的极有道理,虞子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双标狗。

    他正听得过瘾,就听权顶法。认为气节操守上寡妇不应再嫁,但人情上不能这么办。”

    他此时蓦地将袍袖一甩,止住了几人的言语:“虞子的学问,多有前后矛盾处,我等这么辨是辨不清的,此事还得请权威论断。”

    之后他竟看向了李轩:“都尉大人,请问虞子与伊川先生之真意,究竟为何?”

    在场的众人,顿时‘哗’的一声,纷纷往李轩注目过来。都在疑惑这位司业大人,为何要问此人?一个六道司的伏魔都尉?

    李轩扬了扬眉,当仁不让:“我且不说虞子的真意,只问昔日蒙兀入主中华,中原百姓皆披发左衽,我儒门中有多少人遵守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气节?大赵养士数百年,养出了气节无瑕几个文忠烈公?

    十年前的土木堡之变,蒙兀人长驱直入,朝廷上下一片求和请降之声,这就是士大夫的气节吗?既然连汝等士大夫都做不到的德行,又如何让女子去遵从?”

    他语音落时,那方明与孔修的脸色,都难看无比。

    李轩不知是什么缘由。龙睿却暗暗哂笑。

    昔日的土木堡之变,这二人正是主张求和,对蒙兀铁骑不加抵抗的人物之一。

    当然其初衷未必是没有骨头,而是为正统皇帝的安危,可就之后的结果来看,于少保力保北直隶不失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而就在事后不久,这两位大儒就被于少保及景泰帝联手罢黜。

    李轩此时又道:“我再问,妇人既然只能嫁一次,那么丈夫是否应该只娶一次?如果妇人死了丈夫之後,不应再嫁;那丈夫死了妻子,也是不是不应该再娶?你们一定会以男方需要承担养亲承家,祭祀之任来反驳我,那么女方为何就不能为生计,为子嗣再嫁?”

    要按他的本意,就是妇人再嫁,干卿底事?这些儒家的道学先生,简直就是李世民,曹操与隔壁老王之流的死敌,必须打倒!

    可这个时代,毕竟是男权封建社会,他的想法其实无法被世俗所容。所以还是得在这个框架下进行辩驳。

    “荒唐!男女岂能平等视之?”那德雅居士方明顿时眉头大皱:“且你是何人?一个六道司的武夫,敢妄言虞子之学?”

    另一位敬园先生孔修,也是嗤笑不已:“这可有意思极了,权祭酒你说的权威,便是这位六道司的武夫?”

    李轩冷冷看了这两人一眼:“易经有云“礼就是理,既然是理,那就当使人心膺服,让所有人认同的才是道理。”

    以他的‘护道法?”敬园先生孔修更加不满:“一个武夫孺子之言,难道还能让我二人哑口无言不成?”

    权顶只有于少保等寥寥二三人,才能稳稳压过此人一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