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废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宗言这些年频繁与外界接触,待听不听的也得到了些消息。

    要说大贺朝现在可谓风雨飘摇,各地起义反叛不断。

    朝廷寄予厚望的重兵虽然勉强守住了几处险要关隘,却一直无力反击回去。

    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京畿地区表面看着平稳,其实已经十分危险。

    因为敌人已渐成包围之势,若一战打败受兵,京都将直面叛军。

    为此,皇帝陛下多年前便有了迁都的打算,派出了几路人马,在所辖范围内甄选新都地址。

    而不知是不是因为皇帝崇信佛教,总体负责此事的,并非道家高人,亦非法,不知何时开始被更多的人提及。

    宗言开始不在意,可这类传言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言之凿凿的说,曾看到巡抚大人陪同朝廷秘使勘测灵台周边的地形,断定大贺未来的都城就是灵台府。

    他听得多了,难免回来找悟恒讨论。

    当时悟恒沉默(www.zhaishuyuan.cc)好长时间,才似笑非笑地摇头叹气,道:“就算帝皇东狩,灵台府真做的都城,与半隐在山中的菩提寺也关系不大,大不了闭门谢客,躲个清净罢了。”

    宗言虽也觉得对方所言在理,可心中仍是不放心,是以这一年来,他在灵台府内也做了布置,甚至提前买了个清净的院子,里面贮存了不少的医治老和尚的药草,怕的就是一旦立都的消息一坐实,灵台府涌进大量人口会造成物资紧缺,真需要时没地弄去。

    可万万没想到,皇帝东狩的消息确实,物价涨没涨不知道,这座他生活了数年的菩提寺,被官府轻飘飘的一纸命令弄没了。

    菩提寺过去风光时,出过几位在大贺朝颇有名望的高僧,寺中修行僧人达到上百,香火颇旺,也算有些底蕴的。

    可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早已衰败得不成样子。

    住持和尚弘济在江湖中闯荡半生,最终也没让寺院恢复繁荣,只勉强保持传承不断。

    寺中小猫两三只,只是官府登记在册的一个名字罢了,那些大老爷们不翻故纸堆,怕都不知自己治下还有这么一座寺院。

    如今,皇帝陛下准备东狩。要在这雾隐山中修建避暑行宫,偏偏菩提寺所在的位置最好,自然与山下小村一起被列入搬迁的名单。

    村民择地安置,而菩提寺中现有僧人,一律到府城中的广昭寺修行。

    宗言站在悟恒身后,听了两名僧官宣布了朝廷的命令,当时脑袋里只闪过两个字。

    荒诞。

    都说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生。

    可在他看来,当今皇帝,怕才是。

    “可不敢这么说。”宗言往前两步,到了僧官面前,笑呵呵的将那卷轴接了,口中解释道:“只是这消息太过突然,我师兄反应不过来而已。”说罢,在接收卷轴的同时,一锭银子便不着痕迹地塞进了对方的手里:“总要给我们点时间准备不是?”

    那僧官面上的表情僵了一下,紧接着和缓过来,点头:“也是,毕竟是生活了这么长时间的寺院,总有些感情在的。”顿了顿,他又笑道:“那就给你们一,竟连骂人的话都出口了。

    不过,官府的正式公文都已下发,便没有了更改的余地。

    不想认,又能如何?

    这古代可不讲什么居住权,他们算上半疯不傻的老和尚一起,能战的也就两个半,朝廷官军对付叛军不行,对付他们这些钉子户还不是手到擒来?

    悟恒也明白这个道理,苦恼地晃了晃脑袋,便开始跟着宗言收拾需要携带的细软。

    出了这种事,除了无忧无虑的老和尚,其余人都没了吃饭的心思,中午只草草对付了一口。

    其实也没什么可以携带的,无非几本经书,几套衣服而已。

    反而宗言的东西最多,他不但携带了用习惯的炊具,连过去一直惦记的小金佛都用包袱皮包了,准备带到删下去。

    “老和尚万一清醒了,有这各还能拜一拜。怎也不能便宜了官府。”他如是对悟恒说道。

    而悟恒竟也点头同意了。

    收拾好东西,悟恒与宗言商谈到了半夜。

    而就是这一晚,连一向心大的宗言都没有入睡,更别提悟恒了,他就跪在佛前,一直到了天明。

    第二天,果然那两个僧官又来了,而跟随他们的官差竟比昨日多了一倍。

    不但接收寺庙,还专门分出一部分人“护送”宗言等人下山。

    于是,四个人便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菩提寺。

    到了城里,四个人有分成了两拨,悟恒与悟念在官差的带领下去了广昭寺。

    而宗言则拉着老和尚,到了自己买下的宅子里。

    这也是之前便商量好的。

    其实,有任务在身,宗言不想与小沙弥悟念分开,但他没有度牒,入不得广昭寺。

    而且老和尚这个样子,恐怕也不得待见,还不如留在民间,由宗言这个徒弟照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