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反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用了一罐碧海潮换来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加上站在对方最优的选择面前,以及突然展现出来的一种“深藏不露”的睿智,杨束等来了一个让他很满意的结果。

    白常卿点头同意,之后若是钱粮紧缩大权真的落在了杨束头上的话会全力协助杨束推进各项钱粮任务。

    言下之意就是同意站队杨束,但紧密程度还得一步一步的看,不会直接就全身心的投入过去。

    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因为杨束笃定自己会很快拿到钱粮紧缩方略的大权。这么多年的“势弱”不会因为“变得很有钱”而有半点改变,杨束很清楚皇室的认知习惯。

    果不其然,就在杨束和白常卿密谈结束的当皇子上朝要么是被弹劾,需要过来当面做一些退让或者辩解;要么就是有特殊的安排落在皇子头上。

    今日的文武百官看到杨束的时候心里其实就有底了。最近被皇帝留中不发的“钱粮紧缩方略”其实很急,也很耐人寻味,很多人都私下猜测皇帝的打算,如今杨束一来也就清楚了。

    不过杨束这个“皇室之耻”的名号很响亮,这么多年来所有人都听习惯了。只是过来见了礼,然后没人和杨束表示亲近。一来觉得这个皇子“不靠谱,少接触为妙”,二来也是场合不合适,众目睽睽之下主动接触皇子显得有些献媚的嫌疑,于名声不好。

    杨束也不跟人打招呼,站在前面一言不发,身上穿的朝服,但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直到宦官高唱皇帝驾到才连忙规矩站好,看得周围文武暗自摇头。

    唯有昨日和杨束喝过茶的白常卿心里暗道:灵王的确骗过了几乎所有人。

    皇帝落座之后受了下面文官百官的大礼,然后抬手让众人平身。之后就按照大朝会的流程,从兵部开始,一部一部的对近期的事务做汇报以及提出新的问题商讨。而兵部在前先说也是最近南面打仗之后才有的改变,以前兵部是最后一个说话,可见庙堂里的变化多快。

    以前大朝会必到的兵部尚书杨延嗣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出现过了。代替杨延嗣出班的是如今的兵部左侍郎文铭举。满朝文武如今度清楚文铭举是皇帝的木偶,而杨延嗣虽然还挂着兵部尚书的名头实际上已经被挂在阴凉处等着风干了。应该是上次的事情让皇帝恶了杨延嗣这位柱国将军,又不好撕破脸伤了军伍上下的心,只能这么冷处理。

    所以如今看起来还是六部,可实际上只能算是五部了。兵部暂时已经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

    兵部说完之后一个一个接着说。最后六部说完,皇帝才甩出今完之后就跪在下面不回去等皇帝答复,很快大殿最前面就跪了一大片,看上去文官班列里出来了至少一半的人。

    皇帝的嘴角上扬。他很久没有遇到过这么有意思的情况了。很意外,看着跪在最前面的叶澜笙他又有所思量。

    反观军伍,班列里虽然也交头接耳但并没有谁站出来反驳文官们的这些说辞。一来“钱粮紧缩方略”属于政务而不是军务,他们没有理由插嘴。二来灵王的风评的的确确不好,而且看上去吊儿郎当的很不靠谱,把钱粮紧缩的大权交给这样的人负责军伍里大部分人也同样觉得不妥当,毕竟这件事也直接牵扯到南面的兵事根基。

    倒是作为当事人,杨束却表现得很淡定。他没有去看大殿里旁人的脸色,只是抬头看着上方端坐的皇帝。

    皇家的“大考”岂容旁人说三道四?

    皇帝辛辛苦苦筹划了数十年的头等大事又怎么会因为区区几个大臣的反对就改变进程?

    不过杨坚没有立即硬怼回去,而是抬手指了指一直站在班列里没有出来的户部尚书白常卿,说:“白常卿,你们户部怎么说?能不能配合灵王完成这份重任?”

    皇帝好奇白常卿这个本该打头阵的户部尚书为何今天却一动不动,于是点了白常卿的名,他很期待这位户部尚书是不是会有别的言语冒出来。

    “回陛下。臣提出方略,具体方向由陛下决定。不论陛下决定最终如何,臣都将竭尽全力完成。”

    杨坚笑意更浓,摆了摆手,声音打了几分:“朕是问你,能还是不能!”

    “臣,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