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略扶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孙传庭也不含糊,学会如何使用之后,直接端起来对着不远处的一颗大树扣动扳机。

    轰然一声响,那颗比大腿还粗的大树,当场就被打成了两截。

    “枪法不错啊。”一旁的王霄称赞了一句。

    虽然说距离不算远,不过是一个院子而已。

    可燧发枪他也不是后世的精工产品,不需要去考虑什么射击精度。

    至于为何威力如此之大,一枪下去大腿粗的树木都能打成两截。那是因为距离近,装药多,而且子弹的口径高达近12毫米。

    “此物甚好。”

    孙传庭并不是很高兴“可惜只有一杆。”

    他对于明军火器的弊端,那是了解的清清楚楚。

    朝廷的工匠过的是牲畜不如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工匠精神(www.shubao.info)去精工细作。

    所以明军使用的火器,绝大部分都是粗制滥造。很多时候这边点火,那边就直接炸膛了。

    这种质量,明军拿着上战场,谁有勇气去使用?结果只能是白白的浪费实力。

    “谁说只有一杆的。”

    王霄挥手让听到动静赶来查看的仆役们退开,迈步走向大门“我带你去看看。”

    两人策马疾驰,一路来到了京城西南的王恭厂。

    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恭厂大爆炸的地址,而这场发生在,想要自救,唯一的办法就是动刀挖掉腐肉。

    哪怕割自己很疼,甚至有可能会疼死。可除此之外已经是别无选择。

    许多人都说崇祯皇帝煞笔,谁谁谁忠臣看不出来,谁谁谁奸臣看不出来。

    大明上上下下多少弊端也是看不出来云云。

    崇祯皇帝他不是穿越者,也没有聊的那些本事。

    除非是穿越者,否则的话,真没有人能看清楚迷(www.xinbanzhu.com)雾之下是什么。

    “新式枪械的产量如何?”

    “日产三十支以上。现在正在试行分工制,每个人只负责一件工作,而不是从头做到尾。熟练之后,产量必然会提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看似不多,可在孙传庭看来,这样的好东西哪怕只有一杆,也远比往日里的一百杆更有用。

    “这是我编纂的使用火枪与冷兵器军队战术手册。”

    王霄将自己的经验书交给了孙传庭“好好学,好好用。熟练应用之后,这个时代没人能打得过你。”

    表面上,孙传庭自然是给面子的接下了。

    可实际上,他的心里却是再说‘我打了一辈子仗,还用你个毛头小伙子来教授不成?’

    等他回到家,吃饭洗漱考校儿子功课,忙碌完了这些之后。才有空到书房翻看王霄给他的小册子。

    这一看,就收不住闸门了。

    王霄历经万千世界,当然不可能拿现代世界的理论什么的去给孙传庭。

    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做事自然也是不同。

    现在的王霄,不可能去做生搬硬套的事情。

    他写的作战手册,自然是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背景。甚至就连行文方面,也是满满的时代气息。

    内容足够有吸引力,自然而然的就会让人看的入迷(www.xinbanzhu.com)。

    等到第二白了就是将士们不怕死,将帅不是沙雕,战术和武器装备不落后人家一个时代就行。

    看上去很容易,王霄在许多世界里也是多次做到过。

    可那是因为他是个挂壁,知道该去做什么。

    当地人的话,根本就没有他这样的条件。再加上人心莫测,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人多了去了。那就只能是依靠名将的个人能力来整合。

    孙传庭罕见的遇到了各方面都大力支持的环境,不敢置信之下很认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那就是训练新军。

    他被称为名将,训练军士的确是有一套手段。

    当年刚刚到关中没多久,就生生的拉出了一支秦军来。并且在子午谷的出口伏击了高迎祥的精锐兵马。

    不但一战打垮了万余精锐骑兵,更是生擒了闯王高迎祥。

    孙传庭的能力没问题,而这次的环境更是超出想象的好。

    他的热情爆发,严格训练一个月之后,就征集了众多民夫携带粮食,开拔前往中原。

    吴又可带着数百医师跟着大军一起出发。

    京城的瘟疫的确是被控制住了,甚至北直隶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安稳下来。

    但是外面更远的地方,依旧(www.fqxs.net)是瘟疫横行。

    所以吴又可他们携带大量药材,一方面是为孙传庭提供医疗支持。另外一方面则是沿路救治瘟疫爆发的地区。

    这次王霄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就是从战略方面帮助大明的百姓。

    所以孙传庭去打仗,他并没有跟着去。

    至于为什么选择帮助大明,除了孙传庭这个许愿人还在大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比起李自成与后金来说,崇祯皇帝算是最看重百姓的。

    阅历丰富到王霄这种程度,早已经返璞归真。谁对百姓好,他就帮谁。

    再说战略方面的事情,王霄找到了汤若望。

    就是那个被麻子脸称为汤玛法的汤若望。

    这也是一位牛人,从遥远的德意志来到这里,几十年间历经了大明与后金,起起落落最后葬在了利玛窦的旁边。

    王霄找他也很简单,就是请他帮忙牵线搭桥,去和濠镜的教会联络。

    他以崇祯皇帝的名义,答应教会的一些要求。而条件,就是请教会帮忙从南美洲那边运送大量这边急需的农作物种子。

    别的东西都不要,他只要土豆和甘薯的种子,大量的那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