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重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蒙恬出征之前,不过是一个右更的爵位。

    打几年仗回来,直接就提升到了封侯的位置。

    对于热衷于打仗换军功的老秦人来说,在没有比这更加励志的故事了。

    要知道就算是白起之后公认最强的王翦,也是在打了那么多仗,灭了那么多国之后才得以封侯。

    这些年没什么大仗,早就闲的要乡斗的老秦人,就像是着火了一样想要去北边,去西边。

    不仅仅是贵族勋贵,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们。

    因为王霄赏赐不可能只赏赐蒙恬一个人。他真要是这么干的话,蒙恬出门就得被人下黑手。

    按照军功授爵的制度,从蒙恬开始,一直到最基层的士兵,所有人都得到了奖赏。

    大家都有好处,那才是真正的军心可用。

    宋和明那种把军士当奴隶对待,然后还要求付出了一切,连自己孩子都养不活的奴隶们去保护皇帝与读书人的田地家产。

    这种事情,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去奢望能成功的吧。

    之所以转投蛮族之后,立刻就战斗力飙升什么的,根源就在于他们从无产变成了有产。

    老秦人也是一样。

    他们打仗不怕死,皇帝和将军下达什么样的命令都会去执行,根源就在于他们知道服从命令去打仗,打赢了就能分好处。

    之前六国之所以败给秦国,根源也是一样。

    秦国上下一心,都是为了自己的好处而打仗。

    可六国的田地好处全都是贵族的,普通百姓甚至渴望加入秦国,用他们唯一有的命去争有产。

    秦灭六国,一统是南下五十万大军,实际上真正的兵力并不多,大部分都是移民。

    像是城旦赘婿,奴隶罪犯什么的。

    迁徙这么多人去三郡,为的就是彻底让那边成为华夏的土地。

    这也是为什么秦末,他们的称呼至于一个字。

    只有到了一定的级别,像是士以上,为官为吏的才能有姓氏。

    或者说,是祖上曾经是贵族,曾经拥有过姓氏的,才能有资格继承。

    就像是刘邦,因为祖上几百年前曾经是晋国的下大夫,所以哪怕已经沦落到了平民,可依旧(www.fqxs.net)是能拥有姓氏。

    孔丘之所以姓孔,那是因为他家是个小贵族之家。

    给予平民获得姓氏的权利,看似一件普通的小事情。本质上,却是打破了阶级之间的阻隔。

    这份阻隔,是周朝八百年都未曾被破坏过的。

    如果王霄不是威望达到巅峰的秦王,早就被贵族们围攻了。

    他这是在不断的刨贵族们的根基,一点点的对整个大秦进行着改造。

    不停削弱贵族的王霄,对待平民却是一轮又一轮的给好处。

    减税免赋都是常有的事情,遇上灾荒年份不但全面减免,甚至还会发放赈灾抚恤,让平民百姓可以活下去。

    秦律的不断修改,也是向着偏袒平民的方向去改的。

    最关键的修改,就是士人犯法,与庶民同罪。

    在之前,士人只有对士人犯法才会被治罪。而对待庶民犯罪的话,顶多只是被罚金。

    是真的处罚金子,所以叫做罚金。

    持续多年的这种偏袒,造就的结果就是让大秦的百姓们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不但全家人都可以吃饱饭,并且家中还有余粮可以换钱购置一些财产。

    而这样的家庭,一般都是被称为良家。

    这样家庭的成年男丁,则是被称为良家子。

    就是汉唐时代里,那些横扫草原的铁骑主要来源。

    因为吃得饱,所以身强体壮。因为家中有财产,有家人。所以轻易不敢违法,上了战场也不敢轻易做逃兵。

    秦朝的株连法之下,做了逃兵会牵连全家。

    这样的良家子,自然而然的就是优秀的兵员。严格训练之后,上了战场就是所谓的精兵甲士。

    王霄善待平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历史上的秦末大战。

    各国遗族什么的,王霄从未放在眼里。

    他真正担忧的,是那些平民百姓们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王霄一直以来的政治正确,就是压制贵族,提升平民。

    现在看起来,效果很是不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