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无他,心烦尔 (为盟主一明扉一加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成筐的铜钱自然不去理会,房契地契看一眼就直接扔掉。

    真正带走的唯有成摞的交子,以及一些珠宝。

    至于交还官府什么的,王霄只能是呵呵了。

    开封府的那帮子人,东西到了他们的手里就别想再落出来。

    王霄拿走是为了办正事,是为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花销。顶多是用点保管费罢了。

    来的时候悄然无声,走的时候同样无影无踪。

    等到李易宅院里的人察觉到不对劲找过来,王霄已经重归温暖的被窝之中。

    至于后续那边宅院里的人是如何为了哄抢财货而拔刀相向,外面的捕快们又是如何杀进去接手一切什么的,已经是跟他没关系了。

    第二是一帮大佬们喝酒喝到了吧,什么事儿。”

    李迒靠过来,一副神(www.shubao.info)神(www.shubao.info)秘秘的样子“姐姐过卧冰求鲤的事情吗?”

    蹲在一旁看热闹的李迒愣了下,点头说“听过。”

    “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李迒仔细想了想“孝心可嘉。”

    王霄没直接说这是个忽悠人的故事,他伸手指着脚下的冰面“你取下手套,把手贴冰上去。”

    李迒乖乖的照做。

    不大会的功夫,就已经是冻的不行,甚至一双手都快被粘住了。

    好不容易等到王霄点头,眼巴巴快要落下眼泪的李迒急忙跳了起来,用力搓手。

    “现在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李迒看着自己冰凉的双手“若是真的在冰上躺一夜,冻死了吧?”

    “想要抓鱼,用铁钎砸冰就是。冬,这种说法真的是前所未闻“可父亲说,书上都是先贤所著...”

    “任何事情都要灵活应对,做不到的那就是书呆子。先贤的书上的确是有很多知识,不过也有忽悠大傻子的。这就要看你是如何去理解。”

    王霄最后一击,穿上来一条足有十四五斤大肥鱼。

    “心情爽快了,咱们回去。”

    将抓上来的十多条鱼分出一半给了借铁钎的人家,之后借了人家的一个木桶装剩下鱼的带回去。

    回到郑翰林家,一直等到午后时分吃过饭,李清照这才出来。

    之前她们这些小姐妹聚会的时候,居然把昨写青玉案的人就在外头等我呢。

    一群小姐妹说说笑笑玩玩闹闹,吃过饭就算是依依不舍的告别离开。

    “哪里来的鱼?”

    上了马车的李清照就看到自己弟弟正守着一大盆的鱼。

    “师兄用铁钎扎的。”李迒擦着口水牢牢守护着这些大鱼。

    宋朝的餐饮事业极为发达,不过李迒这样的官宦子弟最常见的肉食还是羊肉跟鱼。

    尤其是汴河里捞出来的肥鱼吃鱼脍,这可是汴梁人的最爱。

    “这个“师兄直接用铁钎凿碎了冰块,那些鱼就跟疯了似的自己往外面跳。轻轻松松就抓了好多。”

    李清照又想到了之前聚会的时候,那些小姐妹们说起写下青玉案与鹊桥仙的王霄的时候,那种期盼与仰慕的神(www.shubao.info)色。

    自己的师兄,真的好厉害呢。

    ------

    冬辞,自然是说要专心准备春闱。

    这个理由太强大了,没人能反驳。

    可实际上王霄除了看李格非给他指点出来的功课之外,其他时间都在看杂书。

    他是真的什么都看。

    从茶经到齐民要术,从诗经到伤寒杂病论等等的什么都看。

    许多东西他以往都曾经看过,只是时间长远有些遗忘。

    现在重新拿起来,就当是温习功课了。

    王霄也有意减少了与李清照姐弟的接触,现在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合适的身份。

    不过前几日李清照的生辰,他还是精心挑选了一份礼物送过去。

    依照王霄的本心,他应该是送一套玉石打造的麻将,又或者是一本‘论喷子的自我修养’才对。

    毕竟根据记载,李清照就是一个麻将的狂热爱好者,比起晴雯来说也是不逞多让。

    而且她还是一个喷子,看到不满的就会直接在诗词里甚至宴会上开喷。

    可这些时日接触下来,李清照在王霄的眼中却是一个温柔婉约,典型的大家闺秀。

    考虑了一番送这种礼物的后果,最终还是换成了一个镶嵌有大珍珠的簪子。

    不过这次见面,王霄却是发现李清照终于是逐渐成长起来,已经越来越有包子脸的趋势。

    至于那些所谓的竞争对手,在王霄看来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他现在都拜师入了老泰山的门下,还有谁能比他更加近水楼台先得月的。

    而且他去送礼物的时候,小娘子回礼的时候都有些害羞不敢对视。

    都已经是飞龙骑脸了,这还怎么会输?

    王霄不清楚的是,李清照在她弟弟的眼中那就是最可怕的存在。单手掐腰,指着她弟弟呵斥的时候,真的是话都不敢说。

    在李夫人的眼中,她就是顽皮不听话。点评唐宋名家也是没一个看的上的。

    那才是一个真实的她。

    终于是到了对于科举时代堪称鲤鱼跃龙门的省试,也就是俗称的春闱。

    春闱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从仁宗嘉佑二年宣布殿试不淘汰考生,凡是参加殿试者一律录取之后,阻挡着读书人将大头巾换成官mao的最后一座大山,就剩下了春闱。

    省试的地点是贡院,虽然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夸张的小隔间,可环境也算不上是多好。

    至于考试的场次,范仲淹革新科举的时候是三场,先考策,次考论,再考诗赋。

    之后王安石变法,突出了进士科的重要性,废除了明经诸科。从三场改成了四场。

    第一场试本经,第二场试兼经,第三场试论一首,第四场试时务策三道。

    具体的过程不用多说。

    王霄心态平和的参与其中,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一场场的考下来。

    对于他来说,四书五经什么的没有什么意义。唯一的作用就是在这个需要用到的时候让他成功过关。

    毕竟他想要改变大宋未来的命运,那肯定得要进入其中掌控权势才行。

    这些题目对于他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尤其是考题中出现了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时候,他更是笑了出来。

    没什么说的,齐活了。

    结束最后一场,从贡院里出来,王霄脑海之中瞬间就将四书五经给抛诸脑后。这些东西现在已经没用了。

    没错,所谓十年寒窗,唯一有用的用处就在于考场上。

    真正出了考场,这些付出也就失去了意义。

    无论明面上说的多么好听,本质上也只是为了将自己头上的大头巾给换了。

    走出贡院的王霄转身看着这座被全天下无数读书人所憧憬的地方,勾起嘴角露出一抹莫名的笑容。

    “就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