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苏门四学士 (为书友程枫破浪加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王霄最终从张贤这里弄走了足足五十贯钱。

    虽然交子已经开始打折,不过还没有后来徽宗朝的时候那样丧心病狂。

    交子与铜钱加起来,怎么也值个四十贯钱。

    王霄做生意的起步资金这就有了。

    还是那句话,做什么事情都得手里先有钱才行。

    王霄回忆了一番自己记下的各种工艺,一番纠结之下,最终还是放弃了卖炊饼,选择了炒茶。

    在明以前,大都是采用蒸青的方式来处理绿茶。

    而大宋的茶叶消耗很大,像是酒肆面食店大都是以茶来称呼。就连厨子都被称为“茶饭量酒博士”。

    茶在这里不但能喝,还可以当做饭来吃。所谓茶泡饭就是如此来的,还传到了扶桑去。

    喝茶的方式很多,可大都是以蒸煮加料为主。

    茶叶里添加青皮,杏仁,小蜡茶,香药,橄榄,薄荷等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

    喝下去的口感,真的是让人难以琢磨。

    汴梁城里的茶叶消耗量很大,是一门大生意。

    王霄相信只要推出炒茶,必然能大受欢迎。

    既然决定了,那就要去做。

    这个时候龙井茶已经小有名气,不少产出都被当做贡茶。

    只是饮茶的方式还没有改变,依旧(www.fqxs.net)是添加各种佐料蒸煮着喝掉吃掉。

    市场的绿茶价格从几十钱到几百钱都有。现在不是新茶季节,出售的都是陈茶,所以价格方面便宜了一些。

    王霄先是去买了差不多二百斤的绿茶。

    跟着请工匠们来在院子里修砌了三座锅台,顺手还把掉了半边的大门给补好了。

    买来三口大板锅架在锅台上,王霄光着上身准备干活。

    他没想去弄的多么细致,大致上差不离就行。

    反正赚到了第一笔钱,以后就是开工坊雇佣人来专门弄。

    锅要斜着放,还要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让茶叶跟着翻转。

    这需要臂力,还好王霄最不缺的就是臂力。

    花了两的,王霄将炒茶以一斤为单位,用油布纸包裹起来,去了汴梁城内出名的三瓦两舍上门推销。

    出门之前,他从当铺买了一件上好的衣衫。毕竟人靠衣装嘛。

    真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肯定干不出这种丢面子的事情。

    可王霄那是什么人,那是脸皮比长城还要厚实的王者。

    上门推销也不废话,直接拿一袋出来请人家品尝。

    不愿意喝的也没关系,我白送一斤给你,告诉你只用热水泡,什么都别添加就行。

    小农经济时代里,有免费的东西那是没人会拒绝的。

    虽说从未见过这种茶,可既然是免费的那尝尝也无妨。

    炒茶之所以能够代替其他各种各样的茶类,在后世之中称为主流,其优越性是王霄那超烂的手艺所无法掩盖的。

    仅仅是几,价格高的也得四五百贯起步。

    像是王安石的夫人就曾经花费上千贯为其买断过一位婢女。

    的确是买断,因为在大宋是有雇佣制的。哪怕是婢女也可以选择雇佣制,约定的时间到了,可以随意离去。

    “还有事?”

    生意做成了,王霄准备去奖励一番自己的肚皮。不过看到买家还在一旁站在,这就好奇了起来。

    “在下是醉月阁的外堂管事。”买家很有礼节的拱手行礼“昨日有几位学士饮了绿茶非常感兴趣,说是一定要见一见弄出绿茶来的郎君。”

    王霄的神(www.shubao.info)色认真起来。

    在北宋,有些称呼是不能胡乱叫的。

    像是官家,这是皇帝的专用称呼。

    相公,则是泛指做过门下侍郎,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甚至是参知政事的人都可以称之为相公。

    像是王安石,砸缸的光他们都是相公。

    而学士,正式的头衔是文学贴职,带着某殿某阁称呼的大臣。

    像是包龙图,就是龙图阁直学士。

    北宋的官职极为复杂混乱。前期还比较严谨,要脸的人比较多。可后来不要脸的就直接自称了。

    王霄也没多问是哪几位学士,直接整理了一番就跟着去了。

    等到之前跑掉的各家带着钱回来想要买茶叶的时候,王霄这里早已经是门上挂锁。

    来到繁华一条街上,四周有不少的知心大姐姐热情的招呼王霄去谈地,喝杯茶水解解乏。

    王霄害羞的低着头,表示自己是只会读书的小男生,不懂什么人生什么理想。

    这条街上,醉月阁是最大的一家。

    三层的木质楼阁,人还没进去,就能嗅到里面浓郁的酒香味道。

    走进去,里面繁花似锦,花团锦簇。

    漂亮的侍女端着酒水菜肴来往反复,大堂与包厢内说笑之声不绝于耳。

    这就是大宋的繁华。

    来自我是xx学士xx平章士什么。那样的话会被全这绿茶是小友弄出来的?”年近五十的黄庭坚好奇的端起一杯绿茶看着王霄。

    “些许微末小道,让涪翁见笑了。”

    “你这小子,倒也有趣。”一旁的张耒端起茶杯赞叹“这可不是什么微末之术。前唐的时候喝茶要加羊油,简直俗不可耐。现在各种团茶片茶,也是风味各异,口感古怪。唯有喝了你这绿茶,却是真正的清香扑鼻,什么都不用加,就给人一种精神(www.shubao.info)焕发的感觉。”

    “不止是这些。”

    秦观跟上补充“往日里喝茶,不是黑乎乎就是绿油油,要么就是红彤彤。或者各种颜色都有,让人看的就大倒胃口。你这绿茶色泽清新,茶叶在水中载起载浮,意喻不同凡响。”

    “正是如此。”晁补之也在说“这种前所未有的新茶方式如果还只是什么微末小道,那写茶经的茶山御史岂不是要气的瞪眼。”

    四位学士对王霄弄出来的绿茶评价很高,认为这是陆羽写茶经之后茶道上最大的新发现。

    “小友可曾取字?”黄庭坚看着王霄仪表堂堂,气宇不凡。心头顿生欣赏之意。

    “学生取字子厚。”

    “来来来,子厚坐下,我们一起说说你这新茶。”

    这要是换个读书人,能得到与苏门四学士坐而论道的机会,估计能兴奋的昏过去。

    可王霄却是只能无奈的笑。

    原因也很简单。

    苏轼他们,全都是旧(www.fqxs.net)党的人。

    王安石变法,直接把大宋朝堂分成了新旧(www.fqxs.net)党。苏轼和在坐的这几位都是与砸缸的光是一派的。

    要是前些年还好说,旧(www.fqxs.net)派在高太后的支持下掌控朝堂。

    可现在是元祐八年了,高太后都死了。

    从明年开始哲宗就要出手大规模打击旧(www.fqxs.net)派,眼前这几位都是要流放远方的。

    “唉~~~难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