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靖海侯郑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出征的事情不用心急,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中午的午膳就是在御书房里吃的,没什么铺满桌子的一百多个菜。王霄与郑和一人端着一个大碗,里面是米饭盖菜,就这么一边吃一边站在地图前商议行动。

    “本想多给你调派一些骑兵,可马匹海运的死亡率太高。还是等有了稳定的运输航线再送更多的骑兵过去。”

    端着碗的王霄用手指敲了敲地图“说说这里都有什么样的抵抗力量。战斗力如何。”

    郑和吃饭速度很快,筷子扒拉之下米饭盖菜已经下去了一半。

    听到王霄询问,他放下碗筷抹了把嘴,伸手指着地图上的印度南方。

    “这一大片地,没什么大的王朝可言。都是一些土邦小国,不足为虑。”

    郑和的手指滑过地图向上来到北方画了一个圈“这里,是德里国。现在的朝代是赛义德王朝。面积最大,实力最强。如果说做我大明的对手,那只有他们才有这个资格。”

    “德里王朝。”

    王霄听说过这个王朝,百年之后就会被莫卧儿王朝所灭。再往后的话,那就是东印度公司的时代了。

    “具体怎么打,我离的这么远也管不了。前方指挥由你们自己决定。我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为你们提供支援。不要有顾虑,打输了也无所谓。卷土重来就是。”

    王霄放下碗筷不吃了,端起茶杯喝水等着郑和吃完。

    “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要让你们去做。”郑和吃完饭休息一会,王霄开启了新的话题。

    “请陛下吩咐。”

    “你挑选一批经验丰富的人手,组一个十艘左右的船队。”王霄的手落在地图上的吕宋海岸线上,一路向东划“向着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沿着海岸线走。一直不断的向东,直到大海的另外一边。”

    郑和目光迷(www.xinbanzhu.com)惑,吕宋的东边那是无尽的汪洋啊。

    王霄解释说“在大海的另外一边,有着一块广袤而又富庶的大地。这支船队的任务就是找到这片大地,记录沿途的航线以及可以补给的岛屿。这是一支探险队,他们的任务就是探索。至于大规模的移民,至少我这一朝是没机会看到了。但是我们要先把路打通,把地给占了!要让那里成为华夏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郑和没去追问王霄是如何得知大海的尽头是另外一块,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土地更加具有吸引力了。

    如此厚赏一出,立马就会从不愿意转为抢着去。

    “去印度的将士也不会亏待。只要打下印度来,将士们都可以按照军功授田。看上印度的哪块地了,由你们自己挑选圈地。”

    王霄抬手搭在了郑和的肩膀上“大明的田亩数有限,可人口却是会不断增加。我们必须用手中的刀剑为子孙后代们开拓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次江南水灾的灾民们,你可以把他们都带过去直接在那边分地。大明的未来就全靠你了,朕的靖海候。”

    郑和封侯的事情让文官们很是不爽,在他们看来一个太监哪里有资格封侯。他们这一批的文官们还没有封爵的呢。

    只是文官们对王霄的影响力太低,哪怕再是不满也是没有丝毫的办法。

    他们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王霄将一项项的政策推行下去。看着诸子百家有了出头的机会,看着儒家一,是扶桑人用他们的辛勤与汗水,为大明的腾飞添砖加瓦。

    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友谊,万金不换的那种。

    宣德四年,王霄正式建立了大明海军,深化了对海洋的追求。

    之前的大明船队是水师,而将水师改为海军,则是意味着从近海走向远海的转变。

    一支支的船队开始驶向大海。

    夷洲,香料群岛,关岛,乃至于澳洲大陆等地都被接连发现。

    王霄对这些探索者的奖励就是,依照发现土地的面积给予田地奖励。而且在这些地方发现的奇珍异宝,他们也拥有优先获取发卖的权力。

    探索船队满载着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大量物资返回大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这些可都是能卖钱的。

    而且王霄还授予那些发现海外领土,将大明日月金龙旗插在海外领地上的人爵位。并且命人为他们树碑立传,大肆宣传。

    很快,在巨大的利益刺激下,民间的各种船队也快速扩充。

    一支接一支的民间船队驶入大海,满世界的去插旗子。

    虽然航海很危险,许多人都是一去不回。可更多的人,却是带着财富与荣耀荣归故里。

    海运的逐渐兴起,改变了大明的生活状态。

    从安南与暹罗运来的粮食,从苏门答腊运来的香料,从缅甸运来的木材宝石翡翠矿,以及从其他各地运回大明的新奇物资从来都不缺少购买者。

    勇于探险的人都发了财,刺激到了更多的人投身大航海时代之中。

    属于大明的大航海时代,终于是真正的开启了。

    “陛下,近期各地学堂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这份教化之功,古今未有。”

    御书房内,坐在王霄怀中的孙若微正在代笔批阅奏章。

    她说的是礼部上的一份有关学堂学生越来越多的报告。

    王霄很是慵懒,大部分的公务奏章都是交给了孙若微去批阅。至于外界议论后宫干政什么的,王霄可不会在乎这个。

    “这都是聪明人,知道以后学四书五经没用了。全都开始去学数理化了。”

    王霄在各地开设的学堂终于到了大规模招生的阶段,可以为大明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想要出海,拿着四书五经可没用。想要懂得“学堂里可以教学生们知道出海要备什么样的药品,要带柠檬橙子种豆芽。知道青蒿可以入药治疗疟疾。你得知道南洋那边?”

    孙若微放下奏章靠在王霄怀里“臣妾有两件事情想与陛下说道。第一件是陛下前些年借钱给那些靖难遗孤们购买木材。现在大明上下到处都是想要买船出海的,他们都大赚了一笔。这份恩情,臣妾铭感于心。”

    造船用的木料可不是砍下来就能用的。

    木材之中富含水分,必须要阴干数年之后才能使用。

    靖难遗孤们提前几年就开始大量准备造船用的木材,等到大明的航海热情被激发起来之后,他们囤积的这些木材就成了走俏物资。那可真是狠狠的大赚了一笔。

    王霄云淡风轻的摆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还有什么事情?”

    孙若微垂下眼睑,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句让王霄差点跳起来的话。

    “朴妃有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