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丰收粮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有和老周家一样想法的村民不少。手机端https://

    从去年五月到现在,基本上所有人的神(www.shubao.info)经都是紧绷着的,所有人的肚皮也都是勒紧的。

    不仅孩子,就是大人们自己,在夏收秋收接连下来后,他们也忍不住有些嘴馋起来。

    花钱去买糕点什么的是不可能的,但家里可以自己做些好吃的。

    所以周大郎和周三郎在磨坊里快把东西磨好时,村里便陆陆续续有人过来了。

    看到老周家已经磨出了这么多东西,来的人不由咋舌,“你们家来得可真够早的。”

    兄弟俩便憨憨一笑,这算什么早,他们早就把做豆腐的豆浆给磨回去了,现在估计小钱氏都把豆腐做出来了。

    小钱氏的确把豆腐做出来了,此时正用特意做来压豆腐的木板压着,冯氏则将木桶里做好的嫩豆花浇了糖水给家里当早食。

    满宝吃了一整碗,心满意足的放下碗,便等着吃烙饼。

    今了,“听说县太爷在收谷子,十文钱一斗呢。”

    “咦,那不是比大梨村那边出的要多两文钱吗?”

    七里村有点儿偏,而且这边只有六十来户,连一里都没有,所以他们都不稀得来七里村收粮。

    主要是白老爷的粮食从不会卖给他们,他的粮食一直有固定的粮商购买,且他自家也有粮铺,很少与罗江县当地的粮商合作。

    所以七里村的村民要卖粮食,那还得运到大梨村去。

    基本上,他们附近几个小村子都会把粮食集中在那里卖出去。

    现在那边出的价就是八文钱,还有人去县城的粮铺问过,他们出的也是八文钱。

    所以村民们一直觉得既然都是八文钱,那与其费时费力的运到县城去,还不如就在大集里卖了呢。

    七里村不少人家都打算过完中秋就送去,还有人约老周头呢。

    老周头自觉家里不是很缺钱了,又才经过一拨江定村也要这么收,今县太爷叫人运了一筐筐的铜钱去了村子里,”说话的村民两眼发光,“县城里早有人传了,说我们这位县太爷和傅县令不一样,他们家特别有钱,不差钱!”

    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因为杨和书入住县衙后,出手就特别大方。

    这种大方不是指他花钱如流水,而是指,他隔三差五的就下馆子吃饭。

    不管是自己吃还是和别人去吃,都是他结账;出去买东西,自己结账;就连随手在路上招了一辆驴车,搭乘一段路后也掏出铜板来结账。

    这一切的一切,落在没有见识的乡下人眼里,那就是新来的县太爷不差钱!

    听说的人眼睛一亮,纷纷道:“那明天就去一趟江定村看看,要是县太爷真在那里收粮,那我们也卖给他。”

    农家小福女

    农家小福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