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咻忽(云起推荐票十七万的加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插秧前,老周家已经瞅着空往地里撒了麦种和豆种,在插秧完后,地里的麦苗和豆苗都长出来了,当然,和它们一起长出来的还有数不尽的野草。手机端https://

    于是春忙进入第二个阶段――除草。

    这种工作,男女老幼都适合,就是满宝都跟着在离得最近的几块地里除草。

    除草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粗放型的,一种是细作型的。

    前者,拿着一把锄头,一路轻轻地锄过去,将垄上的草连根锄掉,再用泥土掩一下苗沟里的草。

    不仅可以除掉一些草,还能为麦苗或豆苗更多的土壤养分。

    而后者,则是拿着小锄头一点儿一点儿的把沟垄里的草全都锄掉,还要把他们运出来。

    哪怕老周家人很多,也是做不多所有的地都细作的。

    他们会根据种子的破土情况和地的肥沃来做选择。

    发苗率最好的地,土壤更加肥沃的地被细作,其余的则视情况而定,有余力,就细作,没有余力就粗放型种植。

    当然,老周头是不懂什么粗放细作的,这些都是满宝在和科科讨论时听到的名词,老周头有的只是几十年的耕种经验,村子里的村民几十上百年来都是这么干的。

    和外面的农民失地后沦为佃农或流民不一样,在七里村,甚至是在白马关镇这一大片的村子里,彻底失去土地的农民很少。

    所以完全可以对名下土地精耕细作的人家也不多,基本上,当地的农民都要有所取舍,所以,肥地会慢慢养得更肥沃,而贫瘠的土地同样几十年难得改善。

    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

    不过,随着春种陆续结束,接下来虽然依然是春忙阶段,但家里也没那么忙碌了。

    满宝不至于像之前那样,从睁开眼睛都睡觉,可能都看不到大哥二哥他们。

    因为往往,她睁开眼睛时,他们已经到地里去了,而吃完晚食,过的,豆腐类比肉的说法,虽然知道可能是假的,但她还是泡了豆子做豆腐。

    春一把苦菜都能卖出五文钱的高价。

    当然,周家是不可能去卖菜的,他们家人口多,菜园里的菜也只够他们吃而已。

    但他们可以卖豆腐啊。

    想到前段时间积累了那么多豆子。

    小钱氏干脆和两个妯娌一起多泡了一点儿,做出来的豆腐除了自家的吃外,还让周二郎带到县城里去卖。

    没办法,大集那边基本上都是以物易物,很少有人会拿钱出来买豆腐,这东西只能拿到县城里去。

    小钱氏把豆腐切得很大块,让周二郎一文钱一块的往外卖,如果卖不出去,再考虑换豆子。

    基本上,一个家庭花个两文钱就够吃了。

    小钱氏因为上午做豆腐,还要给学堂煮饭,便没空照顾地里的活儿了。

    满宝听老爹念叨了几句地里的草跟疯了似的长,今年的麦子豆子可怎么办的话,下学后就自告奋勇的去地里除草。

    当然,不是她一个人,她把白善宝也带上了。

    已经在乡下住了一年多的白善宝当然不会分不出麦子豆子和野草,于是津津有味的和满宝比赛了一通,第二是大好的日子。

    过了五月初一,下一个好日子就是五月二十三了。

    钱氏当然属意五月初一,方家也知道这一点,自然体贴,于是报日子的时候,方家便也选了这个日子。

    彩礼早已经给了方家,但迎亲前还是要给女方家报喜,进出自然少不了喜饼喜糖之类的,以及礼肉等。

    钱氏和周喜借来的剩下的二两银子便派上了用场。

    周家贴了不少大红的喜字,满宝高兴得不行,每两家的来往不少。

    不说满宝不是跟在白善宝来白家做作业读书,就是白善宝跟在满宝屁股后面去玩儿,单说两家你来我往送的那些东西,就称得上关系亲密了。

    但钱氏上门还是第一次,所以刘氏很郑重。

    得知钱氏是要请孙子去做滚床童子,刘氏就犹豫了一下,倒不是不愿意,而是,“满宝她娘,我也不瞒你,在我心里,善宝自然是千好万好,可他到底幼年丧父,他去做滚床童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