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钱不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冯氏端了一碗煮鸡蛋过来时,一群孩子早把糖吃完啦,正围着满宝看她的四文钱呢。

    冯氏看到钱还愣了一下,问道:“小姑,你们哪来的钱?”

    满宝骄傲的仰头,“我们自己挣的,卖糖挣的。”

    冯氏还以为是以前丈夫给满宝买的糖块,无奈的道:“你怎么不吃,反而卖了,那是给你养身体用的。”

    周二郎每次来集市,回去都会买一文钱的糖,只拿出一颗来给孩子们化成糖水分着喝,剩下的四颗都会是满宝的。

    倒不是他们特别宠满宝,然后不疼孩子们。

    而是满宝幼时大夫说过的一句话,“这孩子脾胃虚弱,气短乏力,多吃点鸡蛋和蜂蜜吧。”

    当时家里境况并不太好,满宝才几个月大,苦药汁吃不进去,只能灌鸡蛋水和蜂蜜水。

    那蜂蜜还是老周头求了附近好几个村才花大钱买到的,那东西难找,还难得,特别的贵。

    后来大夫才说,“没有蜂蜜,麦芽糖也可以,都是归肺经,健脾胃的。”

    可以说,满宝能长这么大,还长得这么白胖,家里的鸡蛋和糖功劳特别大。

    也因为满宝这两年日渐健康,周家人才觉得大夫的话真是太对了,别的好东西他们不能给满宝,但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买糖的钱还是有的。

    三不是鸡蛋,而是药。

    满宝这才把鸡蛋全吃了,然后就让冯氏带她去给她娘买药。

    冯氏就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二嫂身上没带钱,等你大哥他们回来了我们再去。”

    满宝就把手绢递上去道:“我有钱!”

    冯氏就叹息,“这点不够啊。”

    婆婆常年吃药,但其实吃的是最便宜的药,治标不治本,只能慢慢养着,要根治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呢。

    钱氏常喝的药方有两张,一张可以在大梨村里找大夫买,这是附近四个村里唯一的大夫,他们家的药除了一部分是从药铺进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大夫从山上自己采的。

    在他这里买,一副药只要八文钱,他们家已经很省了,一副药会煎四次,是钱氏两是粮铺不缺粮了。”

    都是乡里乡亲的,周大郎和周二郎跟对方谈了好久,都没能把价格往上提一提,家里又实在是缺钱,兄弟俩没舍得把谷就这么贱卖了,所以又拉了回来。

    冯氏都忍不住红了眼,“那怎么办?”

    周二郎蹲在地上半不定能比集市上的价好点儿。”

    满宝又立即把自己的四文钱拿出来,“大哥,二哥,我有钱!”

    看到这四文钱,周大郎和周二郎愣了一下,问道:“你哪来的?”

    “卖糖!”

    周大郎接过,叹了一口气道:“还缺四文钱呢。”

    满宝就想她是不是得再剥二十颗糖出来卖了才好,周二郎就已经起身道:“我拿东西去跟人换一换。”

    周二郎在集市里有很多熟人,他从冯氏收的麦子里盛出一些来,估摸了一下斤两就走。

    没多久他就拿了五文钱回来。

    周大郎很好奇,“你跟谁换的?”

    大家来这村里的集市都很少花钱。

    “跟卖糖的老王换的,他做糖要用麦,我正价卖给他的。”

    周大郎松了一口气,把满宝的钱也递给他。

    周二郎就用这笔钱买了一副药,集市上人也开始减少了,大家也没心思再摆摊了,周二郎熟门熟路的去找人换了布和腊肉,就收拾东西和大家回家了。

    布交给了老娘,由她分派任务下去裁衣,周大郎和周二郎则去找老周头说话。

    满宝蹬蹬的跟在后面一块儿进去。

    周大郎和周二郎见她学他们老爹的模样背着手走在他们身后,不由汗了一下,干脆的把她抱到腿上,然后和老周头汇报里一下集市上的情况。

    听说粮食卖不出价,老周头又想抽烟了。

    他叹气道:“家里得有点现钱,不说你娘要吃药,偶尔有急需呢?”

    周二郎也点头,“这段时间我赶集也积下了不少鸡蛋,也得拿到县城里出手。”

    大梨村集市虽然也偶尔有人买鸡蛋,但也大多是用粮食换的,最后周二郎还是得把粮食卖给粮铺才有钱。

    所以周二郎很少在集市上出手鸡蛋,都是拿到县城里去,在那里,鸡蛋比粮食还要好卖。

    老周头点了点头,摩挲着他的老烟枪道:“后天吧,明天你们俩跟着我带满宝去学堂。”

    周大郎和周二郎应下。

    满宝这才发表意见,“爹,我也要去县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