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顶层设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殿之上。

    首辅孙向青宣旨的声音在殿内外回响,玉阶之下,一位唇红齿白、面如冠玉的少年身穿太子朝服,向着宝座上的赵元谨恭谨地行过大礼。

    在满朝文武的复杂目光下,这位皇长子,赵欣玥的亲兄长赵欣璐走上玉阶,从父皇赵元谨的手中接过皇太子的印信令符。自这一刻起,他就是大楚朝的储君,名正言顺的帝国继承人了。

    赵元谨随后又宣布了秦烽为太子之师,担负起教导储君的重任。除此之外还指定了凌远庆、文松霖、董羽山三人为国师的副手。

    凌远庆就不用说了,现在是楚朝的龙骧卫大将军,枢密使,武将序列中的第一人;文松霖则是知名的民间富商,白手起家的典范,而且是皇帝的旧(www.fqxs.net)友;至于董羽山,则是前朝的一位县令,政绩考核连续三年第一。只因过于清廉、刚直不阿,因此不被上官所喜,始终得不到提拔重用。

    秦烽指定挑选这三人的用意,就是希望储君能够对兵事、商业、基层民生民政等重要领域有着足够的了解,并培植经营自己的人脉,将来登基后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被群臣蒙蔽哄骗。

    兵事方面就不用说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个皇帝若是不懂治军之道、不掌兵权,那他的话还能有多少权威可就难说了。这在君主制度时代尤其明显,没有兵权的皇帝就是傀儡木偶的同义词。

    商业方面,太子必须明白商业对于国家财政税收、经济命脉的真正意义所在,也要熟悉民间的商业运作规律,这样将来才不会被那些阴险的文官们用“自己能当上这个皇帝,全是依靠秦烽的助力,不过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谁又甘心就此放手呢?

    如果自己立了太子,而秦烽又有了别的心思,譬如说让他提前退位,扶持太子登基以方便掌控朝政,那他是半点办法都没有的。

    当然秦烽现在明确表态,并没有提前让太子接班的想法,他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

    “对了,我观先生的言行,似乎对朝堂上的文官派系有着很大的警惕戒备心理,不知是因为何故?”赵元谨又问道。

    遍(www.fanwai.org)观前朝史书,武将势力过大的危害大家都懂,所以后来历朝是过得最憋屈的了。如果不是还有锦衣卫,东厂等机构的存在,那皇帝基本上就和傀儡无异。

    “……所以,处于实在的,明朝的顶层制度设计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才导致后面那样多的麻烦。譬如藩王制度,匠户制度,卫所制度,商税制度等等。朱元璋毕竟是个贫苦农户出身,见识眼光有限,得天下后虽然勤学不辍,终究还是留下了不少弊政根源。

    “陛下是开国太祖,威望权柄无人可及,自然不需要担心什么。不过后世子孙在这方面没法比,因此有些事情现在就要未雨绸缪,形成制度。”

    “我的意见很简单,以后的每一代君王,一个月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要和武将勋贵在一起。”

    “拱卫皇城的羽林禁军,拱卫洛京城的京营,都必须完全掌握在手中,不许任何文臣染指。除了要经常召见主要将领,最好是能够叫得出每一位卫将级军官的名字。”

    在主世界,二代领导核心传位于三代核心时,因担心其权威不够,就曾经这样嘱咐过,一周七天时间,至少有五天要和军队高层在一起。事实证明这做法效果确实不错。

    “好吧,朕知道该怎么做了。”赵元谨最后道。

    接下来秦烽又和他谈及了官员待遇、反贪监察、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均给出了独到的见解。

    如果楚朝的顶层制度设计能够汲取历朝的教训,并且不因人亡而政息,那么要突破三百年的大限并不难。当然了,这还牵涉到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的关键因素,此事秦烽也在考虑解决之道。

    一个时辰后,宾主尽欢而散。

    回到府邸,赵欣玥高兴地迎了上来:“夫君大人,母后已经等你多时了。”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