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脑插的两个方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巨大的星体表面,是一条条白色、褐色的条纹,这些条纹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着,一个巨大的圆斑,在其中缓缓运动。

    这是从地球上看到的木星。

    实际上,在木星轨道上看到的木星表面,却是另外的一番景色。

    犹如一个不得志的画家,把自己所有的颜料全部倒进水中,不断的搅拌混合……

    混沌,这就是雷迪亚兹现在最直观的感觉。

    木星的表面,并未像地球上看到的那样泾渭分明,而是存在着无数的旋涡,这些都是木星上恐怖的气旋,木星的那个大红斑,只不过是最显眼,规模最大的一个。

    “我曾经在一些书刊读物中看过木星,也曾幻想过自己近距离的观察木星,但当我如今真正近距离的观察它时,我才明白,以前的我是多么的肤浅,想象力又是多么的贫瘠。”

    “我本来以为,人类相比较木星,只能算蝼蚁,现在看来,连单细胞都算不上……”

    置身于木星轨道上,一艘工程船内的雷迪亚兹,凝望着宛若一堵巨墙竖立在他面前的母星,这样由衷的感叹。

    “我们比不上那些单细胞,它们很顽强,可我们却将要在几个世纪后被三体人灭绝。”站在边上的奈特.威廉答道。

    雷迪亚兹有些意外的将目光落到身边的奈特.威廉上。

    “你是失败主义者?”

    “是的,先生,如果您对我不满意,可以将我撤职,更换成其他人来帮助您完成计划。”

    奈特.威廉并没有掩饰的意图,反而大大方方的承认。

    在如今这个时代,失败主义可不是什么好词,这就和被别人骂是懦夫、孬种一个性质,很多人是心中怀有失败却不敢说出来,因为说出来是要被人鄙视,抬不起脊梁骨。

    这也正是雷迪亚兹对于奈特.威廉没有任何掩饰自己失败主义而感到吃惊的原因。

    “不,我对失败主义并没有什么偏见,只是感觉有些意外。”

    雷迪亚兹摇摇头,他上过战场,也见过不少的逃兵,经历过的事情让他不会去鄙视任何一个失败主义者。

    在面对三体这样强大的敌人,会有失败主义的想法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奈特.威廉松了口气,道:“很多因为怀有失败主义,从太空军中退役的军人,他们都从事着太空民用工作,诸如建设、运输、管理太空设施等,这些人才,地球各国可不会让他们闲置下来。”

    言外之意就是在告诉雷迪亚兹,十支工业舰队,九成九的人都是失败主义者。

    雷迪亚兹挑了挑眉头,没打算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聊下去。

    “地球上的人类正在大规模的向着太空移民,人类正在抛弃地球,这也是枫.泰勒有意的引导?”雷迪亚兹问。

    目前的人类局势,地球上的人类正在慢慢向外太空移民,随着太空都市数量的增多,太空中的人类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雷迪亚兹觉得这是林枫强制命令的结果。

    奈特.威廉却摇摇头,答道,“不,是人类自发性的行为,趋利避害是生物的。

    就当是给各国代表吃颗定心丸。

    林枫皱眉思考了一会,打开与科研团队联系的通讯频道。

    “我想知道脑插的研究进展。”

    林枫没有拐弯抹角,很干脆的询问。

    频道另一边的戈林.戴维斯回答:“我们遇到了瓶颈,现在正因为两个研究方向而在争执。”

    林枫微微皱眉,问“不是都已经有一个人类大脑的扫描蓝本了吗?”

    神(www.shubao.info)经元计算机,是以模仿人类大脑开发出来的计算机。

    要想开发出这种计算机,前提条件就是要掌握着人类大脑的详尽资料。

    得益于杉山惠子以及包括戈林.戴维斯在内的一干学者的努力,神(www.shubao.info)经元计算机得以开发出来。

    人类对人脑的资料也收集全面。

    林枫本以为,脑插将会是短时间内就能攻克的技术。

    戴维斯解释道:“人脑的资料已经足够,但人脑的运作方式并不是单纯的电子,有一部分是以化学反应的形式在运作,可芯片却是纯电子的运作模式。”

    “目前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加入一个中继器,纯电子运作的芯片插入中继器内,把信息传递进中继器,然后再有中继器重新编译给大脑。”

    “另一个是设计全新的芯片,迎合人脑的运作模式,让芯片也有能力参与到人脑的化学运作中去。”

    林枫点点头,他问。

    “二者有什么不同?”

    戴维斯回答道:“前者只是单纯的移植芯片,如果芯片被取出来,亦或者基于某些原因接触不良、损坏,人就会遗忘掉芯片里的知识,优点是兼容性强,我们不确定以后的脑插会不会遇到其他方面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可以留下很大的更改空间。”

    “后者需要专门的去开发一种迎合人类大脑运作模式的芯片,不需要中继器,移植到人脑后,即便芯片被取出,人脑仍旧(www.fqxs.net)会记住芯片中的知识,优点很明显,但缺点也很明显,人类的知识是在不断的革新,这种芯片有可能固化人类对新知识的接受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