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小侄就觉得跟这三季稻有缘分,所以想试上一试(求订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看到李世民眉飞色舞地讲述起他对于交州都督府的安排,程处弼不禁有些错愕。

    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如此果决,当动那李德奖南下林邑寻找三季稻种,焉有今日?”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你这句话,真不知道会羞煞多少以武犯禁之徒。”

    听到了李世民这话,程处弼有些臊眉搭眼地摸了摸鼻子,好吧,反正这是大唐这两句话还没有版权。

    说话间,李绩这位兵部尚书,抄着一个木匣子,晃晃悠悠地也来到了甘露殿。

    进得甘露殿,看到了程处弼这小子正在跟陛下眉飞色舞的聊得份外嗨皮。

    一想到自己半年的俸禄已经长着翅膀,飞进了老程家。

    过年的时候,自己这事还被程咬金那个混帐玩意当面兴灾乐祸。

    哪怕是陛下已然借着由头,补偿了自己。

    可是输给程三郎这个小辈半年俸禄的八卦,还是已经在大唐勋贵圈子里边传扬了开来。

    现在想起来,李绩就不由得心中一梗,脸色也拉了下来。

    不过看到这小子已经站起了身来朝着自己行礼。

    李绩也只能拉着一长脸大步前行。“臣奉谕,拿来了交州都督府的舆图……”

    “小侄见过叔父,叔父为何脸色如此难看,莫不是哪里不舒服?”

    “要不就让小侄给你瞧瞧,小侄的医术你放心……”

    被程处弼这个厚脸皮叽叽歪歪的嘘寒问暖之下,李绩也不好意思再绷着脸皮无可奈地笑骂道。

    “行了行了,老夫可没病,把你的爪子拿开,臭小子……”

    李世民笑着摇了摇头,接过了那个木匣子,打开了之后取出了交州都督府的舆图。

    摊开之后,开始仔细地打量起来,又询问起了李绩交州都督府以及岭南道的兵力分布。

    程处弼好歹也是将门子弟,也就蹲在一边静静地欣赏着这二位长辈在那里叽歪了半道。

    “叔叔,小侄正想跟您打个商量,这些三季稻的稻谷,能不能赏给小侄。”

    李绩这货习惯性地又怼了一句过去。

    “你要这些去做甚,难道去吃?”

    程处弼摇了摇头,很真诚地道。

    “当然不是,我想试种。”

    “在关中试种水稻?”李世民与李绩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怎么,不行吗?”程处弼有些不乐意地小声嘀咕了句。

    看到他这副样子,李世民不禁一乐,笑出了声来。

    “你小子胡说什么?这里可是关中,不是江南,怎么可能种得了稻谷?”

    程处弼摸着这些三季稻,虽然他记不清楚关中有没有种植水稻,但问题是。

    这三季稻的生长期很短,正因为如此,想必以关中盆地的环境,在灞水边上,种上一两亩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主要还是,程处弼真心很好奇,这个时代的水稻产量为什么会低得令人发指。

    是的,这个时代的水稻产量,居然只有两石半,最高也不过三石。

    程处弼可是知道的,自己生活的大西南,哪怕是那些农家的自留地里边。

    特别是有些有钱的城里人,最喜欢的就是花钱到农村里边搞个生态农庄。

    选用的都是那种特色稻种而不是杂交水稻,自己种来自己吃。

    只洒农家肥的那些特种稻米,亩产也都在四百来斤的样子。

    怎么到了大唐,这亩产两石半,那也才过两百多斤的样子,这差距也着实大得太厉害了点。

    可惜,程处弼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农业种植训练,所以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偏偏他是生长在美丽的大西南,那里种植的粮食就是水稻,其他的主粮应该怎么种,他是真不知道。

    但是对于水稻而言,他好歹知道怎么去种。

    不过,在没有搞出成绩之前,程处弼也不好打包票,毕竟这里是关中平原,能不能种得活还得两说。

    “小侄就觉得跟这三季稻有缘分,所以想试上一试。”

    “反正就算是小侄种不出来,叔叔你损失的,也就是这十来斤三季稻的稻谷而已。

    可若是万一小侄真种出来了,那也是一件好事情。”

    李世民看着案几上的那些顾达为了报喜讯而送来的十来斤稻谷,还有那几根稻穗。

    留的话,这玩意也确定保存不了几年,既然程三郎这小子有兴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