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咱们的做法,完全可以与《括地志》般类似(求订阅求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太子李承乾很激动,程处弼倒也能理解,这位年纪轻轻,性格比较活泼好动的太子殿下。

    成为太子之后,这么些年来,简直就像是被圈养的哈士奇一般,很不快活。

    他想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能力,却一次次地被东宫属臣推三阻四。

    这也是为何程处弼想搞事情,这位太子殿下恨不得举双手双脚赞同的原因。

    更何况,那边的米其林魏王都能够去奉旨编撰《括地志》,以获取名声,招贤纳士。

    那凭什么太子殿下除了观政听政之外,就不能多干一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百姓的正经事?

    想想历史上的太子殿下,指不定就是闲得蛋疼,才会在长孙皇后过世,李世民宠爱那个其米林魏王期间自报自弃。

    亲爹越不乐意他做的事,他就越乐意去干,亲爹征服了突厥,他就偏要跟突厥人混在一起。

    亲爹是个刚铁直男真汉子,他就偏要去搞基……

    唔……程处弼不得不承认,为了报复亲爹,那个时空的李承乾也算是付出良多。啧啧……

    不过,他能够这么有屹立的去跟自家亲爹过去不,相信他也有毅力干到正经事。

    #####

    于志宁抚着良久,目光落在了程处弼的身上道。

    “程将军,于某以为,这件事情,可不比阉猪养殖,又或者是印刷书籍。

    而是一件需要朝庭出面,方才能够办得下来的大事情。”

    对于于志宁这话,程处弼与李承乾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认同了这位于詹事的观点。

    “所以,此事,必然会经有朝议,方才会得以履行,但我们直接向朝庭提出的话……

    此事很难落到太子殿下的手上。毕竟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

    后面这两句话,让程处弼与李承乾都不由得脸色一变。

    于志宁这番话并非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程处弼也反应了过来。

    那些朝中重臣,跟老程家很不对付,且又看太子殿下不顺眼。

    如果自己向朝庭上奏,要搞这件大事情,哪怕是提前先跟李叔叔通过气也好。

    事情要落到太子的身上,的确会很困难。

    之所以困难,就像于志宁说的那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若是那些朝中的重臣,听闻陛下恩准,要在大唐新修医学著作。

    这可是最能够获得二位,你们这是什么意思,莫非我弄出来的这个主意,你们就想着白白拱手让人?”

    于志宁揉了把脸苦笑着摇了摇头。

    “程将军说的什么话,这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谁不想能够把在手里边?”

    “可问题在于,咱们能不能拿得住,这才是最大的关键。”

    程处弼呵呵一乐,眼珠子鬼鬼祟祟地转了几圈。

    作为向来只有占别人便宜,没道理让别人占自己便宜的程家人。

    程处弼很快就露出了一个自信地笑容,朝着还在面狠难色的李承乾与于志宁一笑。

    “那既然如此,就先别上奏陛下不就可以了。”

    迎着二人懵逼的目光,程处弼嘿嘿一乐。

    “这还不简单吗?咱们先低调做事,先做出了成绩,到了那个时候。

    就算是那些百官眼红,却又不好来抢太子殿下的功劳。”

    “更重要的是,既然太子殿下已经做出了功绩,陛下拒绝那些臣工,也是合情合情。”

    这话让李承乾与于志宁两眼一亮,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对啊,程将军你还是太常寺卿,而今太医署可就是由你在负责。

    程将军你本身就医道高超,又有那么多的名医、医官相助,咱们的确可以先做出成绩。”

    “只是这成绩……”李承乾看向程处弼,犹豫地问道。

    “很简单,我大唐共有十二道,咱们的做法,完全可以与《括地志》般类似。

    我朝将天下分为十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共十道。

    我们就可以先从关内道入手,先收罗计录关内道地区的各类药材,将它们的药性,特征等详细地记录下来。”

    听得这话,于志宁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了自己大腿上,然后疼得这货眉头猛皱抽了一口凉气。

    不过口中却是低声叫好。“果然,还是程将军你脑子活,居然能够想到这样的办法。”

    “太医署诸医官,又多为关中人士,他们对于关内道药材的熟悉程度肯定差不了。”

    “这真是见效最快,最有成效的办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