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这《长安旬报》的马屁,真是拍得够肉麻的(求订阅求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卢国公府不远处的草市,一干精明而又市侩的八卦街坊们一边安置着摊子,一面开始相互招呼起来。

    那位支着一个书法艺术作品摊子,依靠给人写家信,又或者是抄抄写写为生的魏书生支好了摊子之后。

    跟一旁那位卖醪糟的摊子招呼道。“有劳老汉帮某瞧着,莫要让那些闲杂人动了摊子上的字画才是。”

    醪糟摊主正在忙碌着,听得此言答应了一声,刚把手中的木碗搁下。

    看到了文人朝着坊口的方向而去,不禁吆喝道。

    “这没问题,不过魏书生,你若是要去大小解,不该往这边走吗,你去那边干嘛?”

    “我这是去买《长安旬报》,那玩意在坊口才有得卖,一会就回来……”

    魏书生摆了摆手,继续大步而去。

    醪糟摊主看着他的背影,愣了半,他买那报纸,重要是他能看得懂,不像咱们,斗大的字还认不得一箩筐。”

    “他好歹也是位读书的斯文人,买那《长安旬报》,咱们也能够沾沾光。”

    那边坐在小马扎上,跟前摆着豆腐桶和豆芽筐的老汉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还真是这个理,上回,听魏书生读的那《三国演义》可真带劲。”

    “就是,老身也觉得,打打杀杀的,忒新鲜。”正拿着一块毛巾蘸了蘸水,拿起瓜果抹抹。

    让筐中的瓜果看起来越发显得鲜嫩的大婶眉开眼笑地道。

    魏书生不知道身后边的草市那帮子街坊的议论,撩起前襟匆匆快步疾行。

    赶到了坊口之时,就看到了一位年轻人正在那里一边吆喝一边麻利地收钱递报纸。

    “《长安旬报》今日有采访特刊,今科状元、榜眼、探花都有话要说……《三国演义》愈来越精彩……”

    魏书生赶紧吆喝了一声。“贩报的,赶紧,给某也来上一份。”

    “好嘞,收你五文,还请拿好,今好看。”

    魏书生呵呵一乐,将报纸接了过来,目光一扫,看到坊内坊外的都有不少人聚拢了过来,纷纷掏钱,就为了买上一份《长安旬报》。

    既有读书人,也有识字的商贩,也有一些小吏,还有一些则不知道是哪家府邸的家丁或者是下人来给东家买报纸。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人拿出了一百钱串成的钱串子扔到了贩报人的报纸上。

    “来,给我二十份,赶紧的……”

    “好嘞,这是二十份。”这位贩报人对这一幕已经习以为常,麻利地将钱扫入了跟前的盒子里,然后理了二十份《长安旬报》递了过去。

    不少买到了报纸,又或者是还没有买到报纸的人们,都对着那家伙小声地指指点点。

    魏书生顿时下意识地支愣起了耳朵,听到了四面八方传来的议论声。

    “这家伙又来了,也不知道这家伙到底买那么多做甚,总不能看一份扔一份吧……”

    “那你就不知道了吧,指不定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家丁,那些人家里读书人多得是,莫说是买个一二十份。”

    “上回我还见着一买就买上两百份的,就在西市那边……”

    “乖乖,二百份,那不就得一贯钱。”

    “咱们平头老百姓能跟大户人家比吗……”

    “咦你们看,没想到,这位今科状元,乃是陇西狄道人氏,听说自幼家境贫寒。

    这样的寒门出身,也能够一跃而成为咱们大唐的新科状元,实在是本事。”

    “是啊,你没看到吗,这位状元公对,这一期的报纸还真有看头,上面居然是以对答的形式,对大唐今科状元、榜眼等人的采访。

    《长安旬报》第三期终于在万众瞩目中隆重登场,这一期的《长安旬报》不仅仅因为连载中的《三国演义》而继续热销。

    重要的是这一期的《长安旬报》上今科状元、榜眼、探花等人士的采访,让许许多多的识字之人都很想要一睹这几位大唐新科才俊的风采。

    这四位新科才俊,无一例外,话里话外,都充满了对于大唐皇帝陛下的敬仰与崇拜。

    特别是谈及他们能够成为今科的状元、榜眼、探花……

    正是代表着英明神(www.shubao.info)武的大唐皇帝陛下,对于大唐寒门士子的重视,以及与世家门阀的一视同仁。

    总之那繁花似锦的马屁话,绝对刷新了一干读书人的三观,有些人看不神(www.shubao.info)采飞扬,而有些人则是看得一脸黑线。

    #####

    正在吃着早餐的房玄龄,看到了这份刚刚让家丁买回来的《长安旬报》的内容。

    好半,若是陛下瞧见了这样的逢迎之言,会不会不乐意?”

    一旁长相与他颇为肖似的长子房遗直手中也拿着一份报纸,忍不住问道。

    而高大威猛的房俊也抄着一份报纸,吃着那份量快赶上两人份的早餐,听到了这话也朝着父亲望过去。

    “呵呵……陛下虽非好大喜功之辈,但是这等从新科才俊口中,发出的肺腑之言。

    陛下怎么可能不乐意,说不定还乐见其成,重要的是,寒门……这可是陛下最希望扶持起来的。”

    “前朝的教训,犹在眼前,陛下对于传承千百年的这些世家大族,既用,又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