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八百一十五章不:我家香火不能断(1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钦岚四十六年,乔木已经基本放弃,让她曾孙子走科举这条路了。

    通过两年的教学。

    负责教文的那位,虽然认可了肖长生的记忆力,但是对他的作诗能力以及策论能力,是彻底绝望。

    只留下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然后就告辞了。

    乔木后来倒是也有不信邪的出了几张卷子,让她曾孙答,的确是所有有关于直接记忆背诵方面的内容,他都基本没有错误,但是有关于考秀才的贴诗以及举人的策论之类的,差,却也是的的确确的差。

    这水平童生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后面,也是真的不好说。

    据乔木了解,运气好,可能能在秀才当中搭个尾,但是举人是绝对没指望的,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学这些东西,其实也是一样如此,学个两三年,只要未来没有什么奇遇,或者脑子不突然开窍。

    那结局基本也就定了。

    况且记忆力不好好解决,但是作诗的。

    这个是需要创造和想象力的。

    乔木总不能专门给他写一本诗集,让他背下来,去应对考试吧。

    所以乔木十分当机立断的让他暂时停止了学文,而是专心致志学习各种武功以及兵法,虽然说武举不需要文化水平多高,但是兵法了解还是需要的,光会武功,不懂兵法,就是武举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兵法多由武将世家垄断。

    极少外传。

    所以虽然明面上武举所有人都能参加,但实际,各方面知识的垄断,以及家族财富的多少,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住了大部分人。

    穷文富武。

    练武是比学文更耗钱的。

    好在乔木他们家不缺钱,也不缺各种各样的兵法,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就把肖长生给培养了出来。

    培养到了先武举比不上科举啊,我看明明武举更好啊,历代以来的科举文状元,最开始得到的授职最大也就是从六品。

    可武状元一开始就是正三品。

    不是御前带刀侍卫就是参将。

    这明明是武举比较好啊。

    而且那些文状元,运气好虽然有可能成为正一品大员,但是那也只是少数啊,大多数文状元,运气差点的,可能一辈子都奋斗不到正三品的行列,但这只是我们武状元的开始,这么明显的区别和差距。

    那些普通人难道不知道吗?”

    还别说,肖长生是真的有这样的疑惑,在他看来,一边开始起步就是正三品,还有一边起步最多也就是从六品,这两者怎么看,都应该是起步正三品的那边比较好啊。

    “普通人知道又如何,这世上的话语权终究还是被那些文人把控。

    他们觉得自己高贵。

    科举自然凌驾于其他之上。

    我跟你打个比方吧,皇帝身边的大内总管,执笔太监之类,至少都是能够堪比朝堂之上正二品,乃至于从一品的大员,你知道的吧。

    可是你看朝堂当中的那些个官员,有谁看得起他们,有些话明面上不好说,可私底下谁不是骂他们宦官阉党,百姓也不认可他们身上的官职,只认为他们是皇帝家奴。

    御前带刀侍卫说起来好听。

    也的确是正三品的武官。

    但是这在那些文官看来,其实就是给皇帝看大门的侍卫,撑死了也就是给皇帝看大门的侍卫队长。

    一边的八品县令就能够称为一方父母官了,一边三品却看大门。

    他们又如何能看得上呢,说不定他们还觉得,你这个三品官比不上他们的翰林院编修来的清贵呢。

    不过你也别妄自菲薄。

    咱们这些勋贵家本来就被那些文官排斥,所以倒也不用与他们争什么,起步高,自然也就意味着以后晋升速度快,没必要为这纠结。

    他们从七品爬到三品。

    就算一直不犯错,一直有功。

    正常也得十年以上。

    这十年的时间,不就是你的优势吗,你又何须为这点事纠结呢。

    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面对自家曾孙的纠结,乔木是先给他解释了一下原因,然后才开始通过对他有利的方面,宽慰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