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零三章:千古贤后万贞儿(2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于是,休刊休了一个多月的大明官报,总算在周太后死后的第五十了下自己身份,这才好不容易让人群散开一个通道。

    让他以及负责运盐的人进店。

    然后正式开业卖盐。

    虽然乔木运用的是更加先进的晒盐法制作的盐,但毕竟她制作的时间还短,而且人手也不是特别的充足,最重要的是价格定的不高。

    所以她还真不敢敞开了卖,真敞开了卖,让某些人几十万斤几十万斤的买,虽然能榨干一些盐商的钱,但也的确会给她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盐荒,不能及时供应所有店。

    因此乔木的店一开业就限购。

    一户人家一个月,只能买十斤盐,不管是精盐还是粗盐,反正只能买十斤,至于凭什么鉴别,那当然得凭借各家的户籍证明,但凡纳税的百姓,那肯定都有户籍证明。

    没有户籍证明的要么是隐户。

    要么就是山民黑户。

    这一类人,乔木暂时也顾及不到,只能先把他们给放弃了,大不了过段时间再做个全国人口普查。

    如果有愿意恢复身份的再让他们恢复,重新登记成为大明百姓。

    即便有这些条条框框约束,甚至还需要把自家户籍拿过来登记。

    那也无法阻止百姓疯狂购买。

    因为这盐的价格太低了。

    一般来说,官盐的价格最低都得一分多将近两分银子,贵的时候甚至能卖到三四分银子,而且卖的还都是粗盐,还都是夹杂了很多泥沙的粗盐,讲究一点的回去筛选一下,一斤最后能得到半斤干净的粗盐就不错了,所以如果算纯粹的粗盐价格的话,实际上要比表面的官盐价格还要再翻上将近一倍左右。

    如此也就是说。

    最低得卖三分银子一斤。

    换算成铜钱约莫三十文一斤。

    但要知道这是理论最低,实际上,普通百姓根本没办法以这个价格买到粗盐,能以五十文一斤价格买到官方的粗盐就算是不错的了。

    而且那粗盐的质量还很差。

    只能说吃不死人。

    至于说青盐……

    普通百姓根本就不敢想。

    如今乔木粗盐卖两文一斤,精盐卖十文一斤,对于买惯了五六十文一斤最低档次粗盐的百姓而言。

    这价格简直跟白给似的。

    只要是收到消息的,就全都过来抢着买了,即便掌柜的一直说量足够,让大家不要挤,不要挤,那也没有办法阻挡那些人的热情,更没有办法让他们真的相信,这种价格的盐,真的能够一直不限量卖。

    前面买到盐的人越多。

    后面等的人就越着急。

    生怕前面的人把盐买光了,他们买不到,要是有哪个想多买,不用掌柜说,也不用伙计说,后面的人就得纷纷指责起来,开玩笑,一人买十斤还不知足,盐被你们这些不知足的买了,他们后面排队的。

    万一买不到怎么办?

    如此一来,虽然整体秩序稍微有那么点乱,但至少并没有发生什么冲突,不过盐的消耗量也是极大的,没过多久,运过来的几万斤盐就快要见底了,而过来排队的人却越来越多,前面能看到存货量的那些人更是焦急的不得了,有些还心算起了那些盐够不够卖到自己这。

    好在乔木早有准备。

    最近这几天,她遍(www.fanwai.org)布全国的物流体系一直都在全力运行,为的就是不间断的将各个晒盐场当中产出来的盐,运往全国各大店铺售卖。

    平均两三个时辰一趟。

    这是乔木推算出来的最佳运送时间,基本都能保证前一批盐还没售卖完,就将下一批盐运送过去。

    而随着新盐运送过来,先前一直担心到自己,就没有存货了的那些人,总算放宽了心,继续安安心心的在后面排队,并且催促前面买到盐的那些人快点离开,别再磨磨唧唧的想多买盐,浪费大家时间。

    他们这些购买者要么已经买到盐,开开心心的回去了,要么即将买到盐,也在开开心心的等待着。

    可已经收到相关消息,甚至于都已经拿到,让下人们去买来的粗盐细盐样本的那些个盐商,这个时候是真笑不出来,他们都快哭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