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二十五章:冰河时代种太阳(1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随着时间推移,不但物价在缓慢上涨,人口南迁计划也陆续完成。

    冻死人情况逐渐几近于零。

    虽然不少南方城市因此人口骤然暴涨一两成,造成了一定压力。

    但是总体来讲其实还好。

    毕竟受寒潮影响,温度低于五六十度的北方地区并不是很多,只有北方本来就比较寒冷的部分区域温度才会降到那么低,其他地方温度也就降到三四十度,在有地暖的情况下,大体都还处于能够忍受的程度,故而他们并不用往南边迁。

    最多就是暖气费涨了不少。

    温度越低,制暖所要消耗的能源就越多,暖气费上涨也很合理。

    因此最终总体来讲,真正需要往南方迁徙的人口大概也就不到八千万,数量看着多,但是往各大城市一分散,每个城市分的也不多。

    再加上暂时迁徙到南方的那些北方人,目前主要还是采取集中供暖的形式居住,上千人一起住在各大集中供暖场所,所以各大城市都还能承受,最多就是物资有些缺。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本来不迁人进来,那些城市就已经因为寒潮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现物质紧缺的情况了,如今又迁了些人进来,局面自然是雪上加霜。

    好在缺的主要是蔬菜和肉类。

    主食还是不缺的。

    因此所谓的物资紧缺其实也就是吃的没过去那么好,那么丰富。

    再怎么说……

    那也比几十年前幸福多了。

    有人觉得不满,不过只是因为他们过惯了好日子,由奢入俭难。

    随便从古代拎几个老百姓,都不用是遭灾的,就是普通百姓,扔到现在的那些集中供暖场所,保证都没有哪个会觉得不满,甚至还会觉得很幸福,因为那边至少一日三餐,米饭或者面条之类的随便吃。

    只要不浪费就行。

    这绝对是很多古代百姓。

    一年都难得几次的待遇。

    碰到节俭的,可能就没吃过。

    没吃过不带任何杂粮的大米饭和雪白的,精细无比的细粮面条。

    所以啊,人还是惯出来的。

    但不管如何,至少国内整体局面是稳定了下来,新的养殖场和种植基地也在陆续新建,先前因为寒潮突然降临导致重创的一些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开始缓慢恢复。

    一切看着都在往好方向发展。

    时间一晃就到了过年。

    不过今年不同于往年,今年家里有人去世的家庭着实不少,有的比较惨的,一家可能就剩没几个。

    或者一个小区去了近半。

    这可不是在说笑。

    有的小区就是老年小区,小区里面大多数都是老人居住,孩子可能在大城市打拼或者在其他地方之类的,极寒一些招程序员的公司,那条件可能还会更严,比如说招三十五岁以下的。

    刘建国今年四十八岁,苏文娟比他大两岁,今年五十岁,再过几个月就是五十岁生日,这个年纪的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漂亮业绩的人,想要找工作绝对是难上加难。

    就是扫大街和看厕所。

    那可能都竞争不过别人。

    所以在折腾了半个月后,刘建国苏文娟两人还是沮丧的回来了。

    不是人家不要他们。

    就是他们嫌人家工资低。

    如此又怎么能找得到工作?

    乔木看着他们的样子,再加上对未来的担忧,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在他们夫妻两个再次失落回来的当天晚上晚饭后,提出了建议:

    “建国,文娟,这些天你们找工作的情况我一直看在眼里,也上网查过一些资料,以你们现在的年龄和各自能力而言,想要找到一个让你们满意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我这里有一个建议。

    我们搬到乡下去吧。

    我们搬到乡下租一片土地,想办法建一个暖房,然后你们专门负责种田养鸡养鸭之类的,只要供电不出问题,那咱们冬天还能赚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