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钟山风雨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思明得知端方被杀的消息之后,心情微微有些复杂。

    好歹端方也当过一段时间的两江总督,给过他不少支持,他对这位总督大人的印象还是可以的。在他看来,端方并非迂腐之人,一直在极力主张改革,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可惜的是,现在的中国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革命,改革派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只能被淘汰。

    所以,他死了,死得很惨。

    他的死也给了袁世凯进军四川最好的借口,这不,消息刚刚传出,北洋第六镇13000余精兵强将便从宜昌出发,水陆并进,直扑重庆了。不出意外的话,四川也将成为北洋军的地盘,因为川军的战斗力……

    大家都懂的。

    我们都知道在抗战时期四川提供了三百万士兵,居全国之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川军在抗战中的伤亡却达到恐怖的六十四万,同样居全国之首,为什么会伤亡如此惨重?原因很简单,装备差,训练差,组织度很低,这还是刘湘大力推行军事改革后的结果,刘湘改革前的川军是什么样子?

    简单的说,现在的黑叔叔是怎么打仗的,当时的川军就是怎么打仗的。

    这么一支装备低劣、训练极差的军队,绝对不是凶悍的北洋军的对手,四川落入北洋手中,只是时间问题。

    他叹气:“那个死胖子,真是吃地狂啊!一口吞了湖北不算,又要鲸吞四川,同时还对陕西、山西磨刀霍霍,就不怕撑死他啊?”

    柳晟大声说:“将军如果想要,我马上带领一支精锐,帮你把浙江、江西拿下来!”

    李思明笑骂:“滚蛋!我看中了哪里不会自己去拿吧,用得着你?”

    柳晟嘿嘿直笑。

    李思明望向长江对岸那座雄伟的城市,说:“不过我们真的要加快进度了,早点把南边收拾干净,好去会会那支号称江南哪位清军将领对黑衣军的动向最为了解,那肯定非铁良莫属了,因为人家用大喇叭将黑衣军的动向以连续剧的形式向他不断播放,能不了解吗?

    正因为了解,扬州城中的清军士气才越发的低落。在长江下游一带,清军可谓兵败如山倒,继上海被革命军一夜之间拿下之后,苏州、杭州、嘉兴、无锡、常州……这些城市纷纷落入革命军之手,甚至都没有认真抵抗过!既然如此,他们还这么拼命的抵抗干嘛?留着这条小命再活个几十年不好吗?或者干脆就带枪投奔黑衣军不好吗?

    十一月四日,扬州围城的第十一,光是那人数就吓死人。扬州城中的清军放眼望向南岸,白还对着陕西和山西磨刀霍霍。

    铁良差点让这个死胖子给气死了,切齿怒(www.shubaojie.com)骂:“姓袁的居心叵测,起用它平定叛乱简直就是与虎(www.fuguodu.pro)谋皮,载沣那个蠢货,把大清害惨了!”

    他似乎忘记了,只有袁世凯才指挥得动北洋军。起用袁世凯的话好歹还能收复武汉,不起用袁世凯……

    那局势只会变得更加糟糕!

    就在陈其美的眼皮底下,镇江这一军事重镇竖起了黑云长剑旗,驻扎在镇江的南洋新军第十一镇反手灭掉了城中的勇营和绿营,加入了革命军。

    镇江古称京口,现在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地名平平无奇,只是比较有钱罢了……貌似江苏不管哪个上了规模的城市都很有钱,不过在古代,尤其是在两晋南北朝的时候,这里可就太有名了。江时北方连年混战,一堆胡人政权杀得昏天黑地,北方汉人不甘心充当炮灰,大批大批的逃往江南,投奔偏安一隅的东晋,一路上老弱填于丘壑,妇孺沦为追兵或强盗刀下之鬼,有命逃过长江的,十不存一。这是极其残酷的淘汰,能活着到达京口的都是强者中的强者。后来谢安在京口招兵,拣选锐卒,创建了一支劲旅,名为北府兵。他创建北府兵的初衷很有可能就是为了与桓温麾下赫赫有名的荆州兵对抗,但是却在无意中拉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正是凭借这支强悍绝伦的北府兵,东晋以寡击众,在淝水一战中大败前秦倾国之兵;也是靠着这支强军,刘裕扫灭孙恩、卢循,灭南燕,灭西蜀,灭后秦,暴打北魏,气吞万里,打穿了整个中原,一度收复长安!

    但是,同样的,从东晋后期开始,京口也成了造反家的孵化场。当时想要知道谁会造反是很容易的,只要看看谁是京口战区的统帅就行了————原理跟谁是莱茵河军区司令谁就是下一任罗马皇帝一个样,只要坐到了这个位置,必反。

    一千多年过去了,北府兵的辉煌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不过造反这一传统艺能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不,在革命军大军压境之际,第十一镇果断造反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